月利率1.5%的贷款是高利贷吗?
网友解答: 1.5%的贷款利率算不算高利贷?这个问题估计很多朋友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因为目前很多小贷公司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1.5%的利率加1%左右的所谓服务费。如果月利率只有1.5%,那就
1.5%的贷款利率算不算高利贷?这个问题估计很多朋友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因为目前很多小贷公司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1.5%的利率加1%左右的所谓服务费。
如果月利率只有1.5%,那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高利贷。其实什么是高利贷,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谓高利贷就是利息比较高的贷款,但利率多高算是高的,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是利息达到多少水平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超过多少不受法律的保护,这是有法律规定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化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化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经支付的超过年化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对这个法律规定,判定民间借贷利率是否受到法律保护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界限,一个是24%,一个是36%,超过36%的部分不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可以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高利贷。至于24%—36%期间的利率,这个法院不支持也不反对,出借人跟借款人可以自行协商。如果借款人不愿意支付这部分利息,那法院也不反对,但是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了这部分利息,又想重新把它拿回来,那法院同样也不支持。
除了书面上的利率,判定高利贷的标准还要把所有费用计算在内。现在去贷款有不少收费项目,利息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而且有些贷款公司还会变换一些名目收费,比如服务费、手续费、材料费、审核费等等,贷款公司试图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其他收费项目来规避法律上的风险,但这种做法没有用。
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利率,又约定了服务费或者其他费用,那借款人可以利息服务费以及其他费用一并主张,所有费用加起来超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以支持。
比如你借款利率是1.5%的,服务费是1%,总的费用是2.5%,年化利率就达到了30%,这意味着超过的6%部分你可以拒绝偿还。
除此之外大家在计算利息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实际到手资金潜在的利息。目前有一些网络贷款或者是民间贷款,在放贷的时候都会先把利息扣除,借款人实际拿到的钱少了很大一部分,但贷款公司仍然按照全部的本金计算利息,这中砍头息法院不支持。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民间案件的法律条文第27条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比如你借款1万块钱,贷款利率是1.5%,服务费是0.5%,借款一年时间总共的费用是2400块钱,从表面看这个利率是合乎法律规定的,因为总的费用没有超过24%。
但有些贷款公司会把2400块钱预先扣留,实际给到你的钱只有7600块钱。那实际的利率就是2400/7600*100%=31.58%。这个已经超过法律保护界限7.58%,超过的这部分费用,大家可以拒绝偿还。
不过在实际办理贷款的时候,即便有很多贷款公司的利率超过24%,但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去纠结这个利息,因为能接受24%以上利息的客户本身条件并不太好,能借到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大家真的去纠结超过24%的利息,甚至为了这点利息和贷款打官司,那以后贷款就很难了。
网友解答:什么是高利贷
要知道一款贷款产品是否属于高利贷,首先需要弄清楚高利贷的定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民间借贷法律文件规定,高利贷是指年化利率高于36%的贷款产品。
需要强调的是,此处年利率36%的标准规范。贷款利率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分,业内通常用APR和IRR来表示。目前银保监会要求其管辖的银行、信托、消金公司等持牌机构的贷款产品实际利率(IRR)不得高于36%,但是仍有很多非持牌贷款产品,如P2P按照名义利率(APR)不超过36%来解释合规监管。
月利率的理解贷款实际利率一般跟还款方式有很多关系。常见的还款方式有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本等息、先息后本等。
以信用贷款为例,银行等持牌机构通常用等额本息,对客利率一般都是直接表明年利率多少,此处的利率可以理解为实际利率,月利率也可以简单地用年利率除以12得到。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月利率1.5%的话,年利率才18%,完全合法合规,不属于高利贷。
有的机构喜欢玩套路,搞文字游戏,对客宣称月利率1.5%,年利率才18%,实际上从还款计划来看,贷款时采取等本等息的还款方式计算,名义利率18%,实际利率远不止。假如借款12000元,12个月等本等息还款,那么每个月的还款为12000/12+12000*1.5%=1180,注意,是每个月都要还1000元的本金和180元的利息,即使最后一期只剩1000元的本金,利息也要按照全额本金的1.5%来计算。通过Excel汇总各期现金流,用IRR计算下来,实际利率为31.72%,理论上也不算没有超过监管要求,不算高利贷。
贷款的隐形收费很多贷款,表面的利率完全合法合规,但是也隐藏很多额外收费。
如果是线下贷款,贷款中介往往会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这种费用如果按照砍头计算,将会使贷款实际利率大幅增加。如果是线上平台贷款,很多贷款平台会提前收取一些会员费、服务费等,导致贷款成本增加。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收费的话,月利率1.5%是合规的,不属于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