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喜欢贷款?
网友解答: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喜欢贷款?这个问题应该分这样几个方面:和谁比喜欢?贷款为什么?金钱观、消费观的变化与社会环境。那些年轻人,你现在看到的年轻人,是在20-35岁之间,过了3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喜欢贷款?
这个问题应该分这样几个方面:
和谁比喜欢?
贷款为什么?
金钱观、消费观的变化与社会环境。
那些年轻人,你现在看到的年轻人,是在20-35岁之间,过了35岁当然可以自称年轻人,那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20-35岁覆盖的是,1983年-1998年之前的人群。跨度横穿80后和90后两个人群。
没错,他们和70后、60后以及更古老的50后、40后比,当然更喜欢贷款。退一步问下,70后20来岁的时候,个人贷款好像听说过的人不多吧?60后啊,年轻那会除了偶尔和家人、朋友借钱,贷款连门都没有。50后,年轻时看过钱吗?据说都是各种票啊。
问题就是这样来的。
就像你问,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那么喜欢打手游?拜托,你年轻的时候没有手游吧?所以,有个人贷款,才有年轻人喜欢贷款这个问题。
那为什么现在年纪大的不喜欢个人贷款呢?
这个话又分两说。
个人贷款当然适用符合条件的所有人。那年纪大的中年人、老年人为什么不贷款,或者说,不喜欢贷款?
老年人想贷款,比较难吧。人家贷款机构基本不会放款的。再说了,一辈子了,不是自己攒点的有几个钱,也有儿女赡养,有个病啊灾的,有保险有医保,贷款需求不大啊。
中年人当然有贷款。买房啊。
除了买房,还有就是这边贷款,那边买理财,挣息差。不过,现在理财日子不好过了,高出贷款利息的似乎很难找到。找到的都是P2P,那些坑眼下也没有人敢跳了。
中年人用于消费的有吗?有,多是高端消费的,比如高档汽车什么的。来个分期付款,一是可以满足商业社交需求,二是分期便于集中资金用于有利可图的业务。
花呗之类的,少部分中年人当然用,但那不过是当成一张信用卡来刷。
恩,中年人的消费贷款,必须是量入为出,手里没有那么多粮食,基本不会干寅吃卯粮这样的事情。他的这个“出”,也是用于产生更多的财富,而不是用于吃喝穿等日常消费。否则,在中年人的世界里,那等于赌徒,属于败家子行径。
好了,有了对老一辈人的比较,就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贷款了。
社会导向的转移。你得知道,中国始终以来都是以高储蓄率闻名于世。这样的好处,当然是大大的,量入为出嘛,便于财富积累,忙活一辈子当然会有好多的钱。
但问题也比较大。比如,中国不可能一直依靠外贸来发展,扩大内需,那是必须的。可是,你把钱包都攥那么紧,有什么指望啊?经济学家天天为这个头疼。
所以,年轻人的消费,年轻人的敢于贷款消费,在很大意义上,也是时代使然。
往大了说,肩负着繁荣国家富裕人民的重任啊。你想啊,生产的东西,老外所需毕竟有限,关键时候,中国人自己必须上啊。
在我看来,社会更新换代,消费一定升级。
具体就年轻人而言,他们贷款为什么?
应该说,大头贷款也是用于买房置业。有房子了,安家立命才有了个基础。这笔贷款,在老一辈那里也没有什么疑义。钱用在了正道。
其次,就是买车分期付。汽车现在属于基本的工具,那也是必须的。生活没有了车,那是无法想象的。这一点,年纪大的人至多是存疑。一般也不会说太多。
问题来了,那就是月月光,月月债台高筑,上月外欠2万,本月外债3万,下个月就到了5万,这个怎么说啊?
而且,他们的钱都用在了吃喝玩乐上了。
这个才是争议和攻击的焦点。
你当然可以怪罪到马云爸爸头上,他不是说 “有的时候钱是越花越多的,钱不是靠省下来的,有的时候是靠投资、靠花、靠享受。”
马云爸爸就是有毒。
愤懑之余,其实,也不用焦虑太多。
你以为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
有分别的是,他们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与上一辈天差地远。
他们成长在一个游戏时代,一个电子游戏的时代。也就是说,他们出生到懂事之后,数字化的氛围已经开始成熟,从小就习惯运用科技和网络的生活方式。能够瞬间接收信息,但丧失兴趣的速度也一样快。
这一代从小善用网络和科技,消费习惯也一直基于网络。他们在乎也善于从中找到自我认知,更加注重品牌的品质,以及品牌文化的精神是否与自己相符合。这种“个性”表现在对于品牌的自我坚持和真实发声的认同。
你可以叫他更加自我,在我看来,他们的消费属性天生带有网络属性,和农耕文明或者其他的工业社会完全不同。
自我的需求和建立,虚拟化和数字化是必须的手段,贷款是另一种虚拟。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
其次,成长在信用理念、信用应用不断普及下的年轻人,对信用的认知和珍视程度不是老一辈可以比的。有数据显示,他们按时还款的人数比例高达99%。
这其中不乏有花钱的不理性,任性消费的,但大多数还是相当靠谱,人家无非是使用的是你年轻时,不曾用过的信用消费罢了。
那这里就牵扯到金钱观的不同。
年轻人他们知道,今天的20万一定比明年的20万也值钱的多。通货膨胀是肯定的,绝对数字就不能比。所谓的价值,更多是主观感受,而不是数字多多益善。今天20万买了车,一年就不用挤公交打的士浪费时间瞎折腾了。
趁着现状还年轻,压力没那么大,挣的钱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点,现在都扣着过日子,以后结婚生子了还指不定什么样呢。你说,这个不合算?
他们的“入”显然也不同于上一辈:今年我月入3万,明年我一定会月入5万,为什么没有这个信心啊?
时代的发展,收入完全可以越来越好,而不是相反。个人能力也一定会跟随时代在不停的提升。年轻人没有老本可啃,那就预支未来吧。
正因为新的理念,对自己和未来有信心,所以才敢消费。这是主流,也得到了数据统计的支持,这个没什么不好。
至于造的,什么时代都有。也不单是年轻人专有的毛病。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这样总结人类的消费:“我们的消费活动与真实的需求无关,而是不断地运行、巩固消费主义的符号社会学系统,这个系统性的符号编码引导、生产着我们的消费欲望,它使我们不断去消费自我预期的那个形象。”
年轻人喜欢贷款,毋宁说是一个消费社会的来临。
网友解答:不能说都喜欢贷款吧,只是成为了一种消费习惯。
年轻人喜欢的是满足自己欲望带来的乐趣或快感,而贷款是一种让自己能尽快达成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欲望的刺激下,渐渐的养成了一种提前消费的习惯,但决不能就此说年轻人喜欢贷款。也许他们对此是深痛恶绝,但为了乐趣与快感,不得不提前消费。
还有就是那些为了责任与义务,不得不提前消费的人,比如那些房奴、车奴,难道他们也喜欢贷款?除非是那些深谙投资之道的人,可能他们会感觉好点,但他们也不是喜欢贷款本身,他们喜欢的是回报。
那为什么会给人以年轻人喜欢贷款的错觉呢?
就是因为现在的信贷无处不在,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太过紧密了。
信用卡,分期(现在几乎什么都能分期),某呗,什么金条、银条、白条,太多了。
现行的主流消费观就是信用消费,他告诉人们要相信未来,你我他、集体、社会、乃至全人类的未来都是更好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至少现在看来没问题)
这些在有心人及媒体的推波助澜中,经过多年发展,已深深影响了新一代;而老一代大部分的人没能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他们只被贫困的生活深深影响,所以消费观念也相较于保守。两厢对比之下,给人以年轻人喜欢贷款的错觉。
所以,不是喜欢,只是太普遍。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