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鬭巧”。以智巧争胜。宋 张先《汉宫春·蜡梅》词:“何人鬭巧,运紫檀,翦出蜂房。”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謔跳踉、聘奇鬭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茅盾《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诗:“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
2.引申为投机取巧。清 王韬《瓮牖馀谈·给予文凭》:“文凭之给逐年加增,可见鬭巧趋利之人愈久愈多矣。”
3.凑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煞事有鬭巧,方纔开得舖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 郭排军。”《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事有斗巧,物有故然,却来得迟些,都散了。”
4.古代七夕宫廷游戏。宋 无名氏《致虚杂俎》:“七夕,徐婕妤 雕鏤菱藕,作奇花异草,攒于水晶盘中以进上。至定昏时,上自散置宫中几上,令宫人闇中摸取,以多寡精粗为胜负,谓之鬭巧,以为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