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南开大学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一校三区”办学格局。南开大学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
南开大学占地455.69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8.67万平方米。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专业学院24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有本科专业8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
2016年末,学校图书馆藏书305.74万册,拥有可访问的数据库系统338个,数据库资源几乎覆盖所有学科领域,涵盖了学术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各种文献类型。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公能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0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29人、硕士生导师850人,教授734人、副教授824人。
南开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647人,其中本科生14068人,硕士研究生8231人,博士研究生3348人。有成人教育学生260人,远程教育学生46323人。
南开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优秀科研成果。2013年,被SSCI收录论文28篇,被CSSCI收录论文1432篇。2014年,被SCI收录论文1432篇,被EI收录论文822篇,被CPCI-S收录会议论文98篇;“表现不俗”论文数661篇,占SCI收录论文总数的46.16%。2015年度,南开大学SCI收录文献1463篇,同比去年增加31篇,增幅2.16%;EI收录论文数922篇,同比去年增加100篇,增幅11.22%。
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多方位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国APEC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滨海开发研究院、教育与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WTO研究中心、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津南研究院、统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是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学校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推动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办“创业班”,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创业服务和项目预孵化的实体平台。制定实施《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2011—2015)》,出台《本科生素质发展辅学指导意见》,建立“立公增能”学生素质发展辅学支持体系,构建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南开大学以优良校风著称,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南开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
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与320多所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承建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等9所海外孔子学院。学校承担了国家汉语对外教育培训任务,推出了牛津项目等一批水平较高的海外学习项目,参加了达沃斯全球大学领导者论坛承担了国际公立大学联盟(IFPU)秘书处工作,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设立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研究生院,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