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庭审中有哪些争议焦点?

网友解答: 关于庭审的焦点,虽然几天来在通过询问原告、证人,反复进行举证、质证,但实际上焦点变化不大,对于媒体和一般民众来说,毕竟掌握的资料有限,一直以来的疑问点并没用“越辩越明”,反而

网友解答:

关于庭审的焦点,虽然几天来在通过询问原告、证人,反复进行举证、质证,但实际上焦点变化不大,对于媒体和一般民众来说,毕竟掌握的资料有限,一直以来的疑问点并没用“越辩越明”,反而更加扑朔迷离,变成现实版的“罗生门”。

对于庭审中的控辩双方来说,根本的焦点在于陈世峰是否是故意杀人。检方(控方)认为陈世峰故意杀人。主要证据是:江歌身上伤口很多,非常残忍;陈世峰带着刀具,刀是从陈世峰大学研究室拿的,刀鞘还在研究室内;陈世峰的行踪非常可疑,案发当天他没有乘坐电梯,而是走下楼梯,检方认为是为了躲避摄像头;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步行了两站,然后才进入地铁,使用的是单程票,没有使用交通卡;陈世峰潜伏在三楼;他买了酒,在酒的瓶口处发现了他的DNA,证明陈世峰在案发前喝了酒,认为是在为后面的杀人行为壮胆;他在事先准备的背包里带了换的衣服,应该是打算作案后换。

对此,辩方(陈世峰一方)一一作了反驳:称陈世峰案发当晚去江歌家是为了见江歌,而不是刘鑫,他认为江歌是修复他与刘鑫关系的关键人物,而且通过当天下午的接触,他对江歌的印象有了好转。他称知道江歌喜欢喝威士忌,所以带了威士忌去。系列反驳意在说明陈世峰起先没有杀江歌的动机。陈世峰还称,江歌拿出了刀,并且先刺向了自己,而自己是在夺刀中不小心给江歌造成了致命伤。其后的刺杀是故意的,但那不是造成江歌死亡的原因。在第四天的庭审中,陈世峰甚至他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哽咽哭泣,称非常后悔,陈世峰还在法庭上向江歌母亲鞠躬道歉,而这或许是辩方的策略,因为被告的反省态度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判决结果。 对于社会舆论来说,除了陈世峰是否是故意杀人之外,另一个关注的焦点是刘鑫在案发现场的行为。在庭审的首日,辩方称刘鑫给江歌递去一把刀,然后马上关上了门,而其后的庭审中,刘鑫否认了这一说法,没有递刀,没有锁门。在第四天的庭审中,陈世峰再“爆猛料”,称当时江歌已经半个身子进入房间,刘鑫把江歌推了出来,然后听到了上门链的声音。当天,陈世峰说,刀肯定不是自己的,但她并没有看到刘鑫跟江歌递刀,只是怀疑是刘鑫递的。

尽管争议点还很多,但是对于检方来说,最后的判决主要还是依据证据,而不是听被告怎么说,相信检方已经有了相关证据,只是社会舆论无法了解事件的全貌。

网友解答:

作为持续关注江歌案的一名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对于江歌案,我梳理一下7大争议焦点。

第一:刀从哪里来?

陈世峰证词中,提出刀是刘鑫给他的,刘鑫递给了江歌,在与江歌的争抢中,陈世峰抢到了行凶工具。

刘鑫证词中,家里并没有水果刀,只有两把菜刀。

事实点,在陈世峰的大东大学研究所,发现了水果刀的刀具。

第二:刀的去处?

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陈世峰的行凶工具,刀具并不在现场。而在较远的楼梯上,并且刀刃已经折断,染有血迹!但是陈世峰否认了用此刀行凶,那么行凶刀去哪里了?

第三:陈世峰是找江歌还是找刘鑫?

陈世峰表示:陈世峰去江歌家,并不是找刘鑫,而是找江歌聊一聊情感问题,想让江歌帮忙助他与刘鑫复合!

第四:刘鑫是否目睹了凶杀过程?

刘鑫证词:自己打开门20CM左右,但是很大的后坐力把门关上,并且在也打不开;此过程还伤到了眼睛,通过猫眼观察外边,什么也看不到。

陈世峰:刘鑫推开门,递给江歌一把水果刀,说:三叔接着,我害怕!

第五:江歌是否按了门铃?

刘鑫之前反映了是男的按的门铃,可以肯定是男的按了门铃。

在庭审的时候,刘鑫表示当时吓晕,没有听到尖叫,没有听到门铃声。

陈世峰证词:否定有按过门铃。

第六:江歌如何遇害?

陈世峰表示没有杀人动机,只是去找江歌的时候拍了拍江歌肩膀,江歌被吓的尖叫了一声。然后,陈世峰用右手捂到了江歌的嘴;这个时候,刘鑫递过来一把水果刀,在争抢水果刀的时候,误伤了江歌。

第七:威士忌、口罩、打火机等

陈世峰当时是想跟江歌好好谈谈他和刘鑫的事情,带威士忌是为了彼此的友谊。戴口罩是吸烟了,怕气味难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