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书写时有何技巧?
网友解答: 我觉得,草书的持点,可从技法和内在本质两方面分析。一、技法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笔法丰富,点画千变化。启功曾用公交车来形容草书的笔法:车在许多站间行,站站停者为楷,不站站停者如行草
我觉得,草书的持点,可从技法和内在本质两方面分析。
一、技法
草书的主要特点是笔法丰富,点画千变化。
启功曾用公交车来形容草书的笔法:车在许多站间行,站站停者为楷,不站站停者如行草,但得站站走到。
这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车行的快慢变化,载人的多少要考虑,等等。
草书的笔法关键要理解“提按之间”,按不为死,提不显虚。
二、内在本质
草书的本质在于包含作者丰富的情感。
就如我们读《祭侄稿》,会随着内容、字体、章法的变化,情绪也产生共鸣。
同样《兰亭序》也能触动读者心灵,只是与《祭侄稿》悲欣不同而已。
在草书作品中,情感是由节奏来实现的,而节奏多是通过对比来体现的,如大小、深浅、远近、黑白、疾徐、粗细、动静等等。
这么多对比的矛盾体,因作者情绪的不同,而表现出各种面目,这就形成节奏。
对这种节奏的解读,就可以让我们能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与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网友解答:草书与篆丶隶丶楷丶行诸种书体比较而言,其特点可主要概括为:简易流美。抒情写意。
其结体省笔丶变形,删繁就简,趋便捷爽利。省略点画细节,以概貌约形体。打破平衡,变形夸张其势。
书写运笔以使转为主,以点画为辅。打破匀速,突显节奏变化,以适应情性表达。
孙过庭《书谱序》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草书的起始阶段,也是实用型的。所谓"倚马可待"立等遂取,所谓"匆匆不暇"而作草。前者为环境条件所限,后者为时间所迫。现实生活中机动便利的要求,促成了草书体例的形成。
毕竟"草"之随机随意性,最终难逃"不登大雅之堂"的命运,跳出实用范畴,成了文人墨客的公余炫技之便。由于其脱离了谨严的规矩束缚,也便成就了它的另类艺术风格。盛唐出现"颠张"丶"醉素″的狂放大草书,可以说完全走出了实用。再以此用于魏晋前后的简牍丶翰扎之书写,那就是格格不入了,与小草书都完全是两码事了。
草书的书写创作,从技法丶技能上说,也应把握其特有的規律丶原则性。孙过庭有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凡事过犹不及,草得没了节制,就是了草丶草率了,就是病(殆)了,就是过失了。所以他强调,"草无点画,不扬魁岸"。光突出照顾草书书写的使转流便,便无气魄丶态势之张力。這是特别要注意到的,不少朋友逆反对楷书功夫的夯实,其实是很使草书基础功夫乏力的。
草书的字内功丶字外功之要求都是很高的。"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而尚工"。忘怀楷则,决不是不要规矩,不下基础功夫。而是要基础沉厚,功夫纯熟,"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近于精熟,规矩諳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潇洒流落,翰逸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