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的定义和操作实现
浏览量:2857
时间:2024-06-26 12:54:57
作者:采采
1. 初始化
在程序中,顺序表的数据元素类型为学生信息结构类型,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班级。初始化顺序表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 申请内存空间,分配存储顺序表的数组elem,并将其长度length和listsize都设为0。
- 返回初始化成功的状态码。
2. 创建n个学生信息
创建n个学生信息,即向顺序表中插入n个学生的信息。用户需输入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班级。这些信息将被存储在顺序表中。
3. 输出顺序表
输出顺序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即显示所有学生的信息。按照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班级的顺序逐行输出。
4. 向顺序表中插入指定的学生信息
用户可以指定要插入的学生的位序i,并输入该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班级。程序将在顺序表的第i个位置插入该学生的信息,并将原来在第i个位置及之后的学生信息依次后移。
5. 从顺序表中删除指定的学生信息
用户可以指定要删除的学生的位序i,程序将删除顺序表中第i个位置上的学生信息,并将该位置之后的学生信息依次前移。
6. 从顺序表中查找指定的学生信息
用户可以指定要查找的学生的学号或其他信息(如姓名)。程序将在顺序表中逐个比对,如果找到匹配的学生信息,则返回该学生信息在表中的位置,否则返回空值。
以上是程序中顺序表的定义和操作实现的详细介绍。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来完成相关操作,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编写一个完善的程序,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学生信息的顺序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企业微信表格模板的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