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网络基础知识简介
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产生于1954年,当时研制了一种叫做收发器的终端,实现了人们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发送到其他计算机上的梦想。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随之出现,但它只是一种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客户端并不具备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1969年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强调了网络的整体性,用户不仅可以共享网络中主机上的资源,还可以共享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上的各种软硬件资源。直到现在,很多中小型局域网络仍在延用这种网络的工作方式。在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同一网络只能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无法实现互联,这是因为在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互联标准。针对这种情况,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一个能够让各种计算机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ISO/RM。随着该标准的提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出现,开始实现将不同计算机互联成网。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就是以该标准进行工作的。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数字通信的出现,出现了以综合化、高速化为特点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将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到一个网络中,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进行传送。
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一般由工作站、服务器、外围设备和一组通信协议组成。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是为网络中各用户提供服务并管理整个网络的,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根据其所负担的网络功能的不同,可将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等多种类型。在局域网中最常用到的是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是指连接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其接入和离开均不会对网络产生影响。外围设备是指用于连接服务器与工作站的一些连线或连接设备,如网络适配器、集线器(HUB)、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交换机等。通信协议是指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在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有NetBEUI,IPX/SPX和TCP/IP三种。
网络结构分类
在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结构有对等型网络和工作站-服务器型网络两种。对等型网络是指在网络中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网络中的各工作站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每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既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工作站。在工作过程中,既共享其他计算机上的资源,又要为其他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在其他计算机访问其共享资源时,可将其视为服务器,在其访问其他计算机时又可将其视为工作站。在对等型网络中又有总线型对等网络和星型对等网络之分。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在中小型局域网中常用到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和环型拓扑结构三种。
1.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指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总线,所有工作站都共用一条总线。当其中一个工作站发送信息时,该信息将通过总线传到每一个工作站上。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布线容易,便于扩充;其缺点主要是总线中任一处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且故障诊断困难。
2. 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是指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