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带过去的吗?

网友解答: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镇在整个考古学家彻底出名了,这里竟然出土了一个2000多年前战国墓,而且里面竟然有一只玻璃杯,和现代的玻璃杯相差无几。当时直接把这个杯子拿到了北京去鉴

网友解答: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镇在整个考古学家彻底出名了,这里竟然出土了一个2000多年前战国墓,而且里面竟然有一只玻璃杯,和现代的玻璃杯相差无几。当时直接把这个杯子拿到了北京去鉴定。当时鉴定人员一看到就直接说出了:旷世国宝!几个字。这不是玻璃杯吗?还是国宝吗?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玻璃杯,也不是项少龙带过去的,这就是一个水晶杯,这个水晶杯被工作人员处理好之后,两千多年了依然是晶莹剔透,而且没有损坏,外面也没有任何的纹饰,就和现在一般的玻璃杯差不多。

一些工作人员经过鉴定也是发现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水晶块制作而成的,我们都知道水晶的硬度很高,但是很脆。其实关于水晶的考古发现在很久就有了,也是发现了在远古时候人类就知道水晶这个东西的特殊性了,但是一直没有加工,因为水晶太硬了。到了商周时期的时候,水晶加工手艺是慢慢的成熟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一个杯子在我们现在来说是很常见,但是在古代水晶杯加工出一只来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到现在考古人员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古人是如何加工水晶的,因为古代没有现在的那么多工具和坚硬的材料来加工水晶。所以这个杯子肯定也不是用来喝水的,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场合才会用到的。

这一切的谜题都还有待解开。但是这样的工艺,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还有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到底是达到了何等的高度。现在这个杯子被收藏在杭州博物馆。

网友解答:

2011年,河北省挖掘安禄山墓,就曾在盗洞中发现了一卷80年代的英语磁带,盗墓贼在实施盗窃行为时,还在努力学习英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处于人生最低谷,也不要放弃学习,更不能放弃希望O(∩_∩)O对于盗墓贼丢三落四的毛病,估计考古工作者们在痛惜古物流失的同时也习以为常了吧。当然,摸金校尉们丢三落四,只是发现玻璃杯后人们的一种猜测,我们拉回主题。

玻璃杯,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

而还有一种外观上较为相像的材质就是水晶杯,本题所说的就是这个杯子,它是禁止出境参展的。

这只水晶杯出土于战国墓,在抢救性挖掘进行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反光物,继而发现了一只玻璃杯,疑似盗墓遗失物,但现场缺乏检测条件,所以交由专家对实物进行考证。最终证实,这个杯子的材质为水晶,此水晶杯的既非穿越,也不是盗墓贼的遗失物,他是真正的古物。

上图为,现代工艺两种杯子的对比图,大家稍作观察就能判断出真正的水晶杯。

我们可以看出,水晶杯相对玻璃杯来说,在颜色上更为饱满,说的再简单些就是看着就那么漂亮,这个杯子的工艺高超至极,因为以其表面抛光的技术来说,现代工艺也很难达到!

于技术而言,中国曾经出现过,有实物,但技术本身失传的东西非常多,比如武则天赐予法门寺的金丝帕,专有的名字为,法门寺簇金绣,其金丝的细度,超过现代日本工艺3倍多,超过中国现代工艺12倍左右。

西安出土的铜戟,其铜防锈技术,到1950年,才由英法科学家合力研发出来。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越王勾践剑,吹发立断,我就不再过多占用篇幅了。所以不必过度迷信所谓现代工艺,让古人做个电视机他是不行,但是古已有之的物件,现代工艺未必就行。

在大家惊叹古代工艺的同时,仅就这个水晶杯而言,他其实并不是个例,年代也说不上早,因为在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中,就有水晶制品的存在了......看来我们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注:所谓安禄山墓是一种预先假定性质的简略称呼,曲阳田庄大墓是安禄山墓的说法是没有实证支持的,这个称谓是根据河北省博研究员和综合大多数学者、专家的考证意见,推测出来的,所以安禄山墓的说法,仅仅是一种观点,并没有被官方认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