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需不需要做笔记?

网友解答: 谢邀!在《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一书中,作者池谷裕二一针见血的指出: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的信息、听到的人声、空

网友解答:

谢邀!

在《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一书中,作者池谷裕二一针见血的指出: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的信息、听到的人声、空调声、乃至气味、触觉等都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而为了不让自己达到极限,大脑平常不会去一直记忆信息,而是在不断删除信息。

这个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的大脑在1天过后,就会忘记74%的信息。所以如果不主动记忆,只消一天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

对此,柏拉图就说过:“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是人类记忆的美德”,我们也有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为了帮助记忆,牢记书中内容,那么读书时还是要做读书笔记的,就连过目不忘的钱钟书先生读书时也要做笔记。而且,做笔记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加深理解,在做笔记的时候相当于又精读了一遍原文。

那么如何有效做读书笔记呢?这里介绍四种实用方法:

一、便利贴读书笔记法。

这个方法更简单了,就是在阅读时,读到共情部分,就用便利贴写上想法,然后贴在书里。为了以防忘记,最好是在当天或三天之内再将这些信息整理到笔记本上或电脑上。

二、标记法。

阅读时,当我们读到非常有感觉共鸣的一段话时,是否很想在上面划线做记号呢?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三种做记号的方法:

直线:作者观点、重点内容划直线

波浪线:与自己产生共鸣、新颖的、颠覆认知的划波浪线

圈圈:关键词、专业词和新词等用圆圈圈起来

另外,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作者建议我们在阅读时直接在书中做笔记,即使把书弄脏也要记录下来我们的灵感想法。我自己就很喜欢在书上做笔记,写想法,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整理到电脑上,这样无形中又读了一遍书,加深记忆。

三、“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笔记达人奥野宣之自创的一种读书笔记法,别看这个名字挺拗口的,但是方法却很简单,就是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在记录精华原文的同时,还能激发灵感,让原创思考遍地开花。做法如下:

1、 先写上做笔记时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比如170101/《西游记》/吴承恩,意思就是:2017年1月1号这天,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作者是吴承恩。

2、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3、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这样就做完笔记了,是不是很简单?但是记得一定要坚持哦。如果觉得手写慢和累,那么可以试试电脑上记录,如果还是觉得麻烦,那么还可以用手机语音输入。不管用哪种方式,还是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不忘记每个重点和灵感,才能有所积累。

四、思维导图法。

近几年,思维导图特别火,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托尼.博赞提倡的一种思考方法,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作者大岩俊之将其用来做读书笔记,也非常好用。他在书中介绍了三种做笔记的思维导图法,具体如下:

所需工具:空白A4纸、彩色水笔(6-12色),正在读的书

1、根据目录章节、标题和小标题等顺序来总结作图,如下 :

2、根据自己看书时的要点内容来作图 ,如下:

3、根据阅读目的及答案,自我总结来作图,如下 :

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来的思维导图重心也不一样,我们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即可。除了手画思维导图外,还可以使用电脑软件来制作,比如:iMindMap、x-mind(免费)。我常用x-mind来做思维导图,非常简单便捷。

以上这些,就是经过我亲测的,实用易上手的读书笔记法,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另外如果题主是以消遣打发时间为目的的休闲阅读,比如读小说、散文等书籍,那么不做读书笔记也可以;而如果是以学习知识和收集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比如需要记忆的实用类图书,那么建议读书时还是做下读书笔记比较好。

网友解答:

1.看你读什么书

2.看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而2一定程度上影响1。


读书时有做笔记愿望的人,最基本的、是他想、或者需要素材的积累。

“想”是来自本能的愿望、兴趣,“需要”是来自输出,有输出的需求,就需要他积累输入,寻找素材、做笔记。

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做读书笔记,从学生时代就有这个习惯,我喜欢、并且现在也需要素材的积累。

素材之于写作,简直是命脉。小说可以积累美词美句,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搭建,故事情节与语言风格的匹配,视角选择的技巧等等;工具书籍可以积累学习方法,垂直知识,非虚构类书籍的写作结构;散文诗歌可以积累优美辞藻和意境等。举几个栗子。

一.词语

素材有很多种。词语来说,想想连词有多少种?除了因为所以但是可是然而并且,有没有高级点的?写一篇长文下来,自己回头一看,有没有一个段落连词重复,自己都忍不了的?

来,感受一下连词的丰富多彩~

仅连词就这么多玩儿法,想想看,你有一本宝典,记录着从巴金、老舍、大小仲马,到张爱玲、三毛、亦舒,莫言,再到桐华、唐七、流潋紫、天衣有风(排名无逻辑),他们所有人的才华,都在你的小本本里,你像学谁学谁,想用谁用谁,爽不?

二.标题

如果你想写文案,读商业类书籍,同时很多大号的商业文案、标题都可以作为积累。特别在新媒体写作中,标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我会在笔记中单列一项“文题”,搜集各种标题,书中的和网文的,这同时也是搜集文章立意和主题,会为你的输出提供思路。

三.图片

图片同样可以积累。美女、帅哥、明星、萌宠、读书、时间、风景、运动、卡通、适合作为标题图的等等分类,这些积累为做公号提供方便。如果你要写小说,搜集的图片可以用于人物、场景、服装、道具等的构思设定和激发灵感。


关于做笔记,我喜欢奥野宣之提出的“一元化笔记法”的概念,就是一本笔记,你想写啥写啥,想啥时候写啥时候写,想啥姿势写就啥姿势写(这个……你猜是不是他说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