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端口的工作原理
串行端口是计算机的基础外部连接设备之一,虽然现在大多数系统已经放弃了串行端口,但仍然有一些设备如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掌上型电脑和数码相机在使用。串行端口提供标准的连接器和协议,允许将外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它将数据“串行化”,即一次传输一个字节的8位数据。与并行端口相比,串行端口只需要一条线路进行传输,降低了线缆成本,并使线缆更加小巧。
串行端口的数据传输
在发送数据之前,串行端口会发送一个开始位表示数据传输开始,然后发送每个字节的数据,最后发送一个停止位表示数据传输完成。还可以发送奇偶校验位用于数据的完整性检查。串行端口是双向端口,可以同时接收和传输数据。为了实现全双工通信,串行设备使用不同的针脚来接收和传输数据。
串行端口的控制器芯片
串行端口依靠通用异步接收/传输器(UART)芯片来实现功能。UART芯片从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获取并行输出,并将其转换成串行形式传输。大多数UART芯片都内置了缓冲区,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标准串行端口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15Kbps,而高速串行端口可以实现更高的速率。
串行端口的连接器
适用于串行端口的外部连接器可以是9针脚或25针脚的。最初,串行端口主要用于连接调制解调器,所以针脚的功能分配反映了这一点。通过不同的针脚配置,可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如载波检测、接收数据、传输数据、数据终端就绪等。
串行通信中的流控制
串行通信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流控制,它可以让一个设备通知另一个设备暂停发送数据。通过命令如“请求发送”(RTS)、“同意发送”(CTS)、“数据端就绪”(DTR)和“数据集就绪”(DSR),可以启用流控制功能。流控制对于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以上是关于串行端口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的介绍。尽管串行端口在现代计算机中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了解它的原理和功能仍然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很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