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引起果树早期落叶,该如何防治?
网友解答: 一、苹果褐斑病,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真菌。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叶柄危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病斑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1、发生因素。
一、苹果褐斑病,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真菌。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叶柄危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病斑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
1、发生因素。该病的发生、流行与雨水、树势、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关。病菌发育适温20~25℃,分生孢子发芽适温20~25℃。分生孢子的传播和侵入需有水,冬季温暖潮湿是病叶与落叶上子囊盘形成的必要条件,冬季不干、春雨早且多的年份有利病害发生流行,特别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病害大流行。
2、传播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直接或从气孔侵染。
3、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栽培、品种等关系密切。冬季温度潮湿,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发病早且重,多雨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的温度下,潜育期短,病害扩展迅速。管理不善,套袋后用药间隔期过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通风不良的常发病较重,树冠内膛下部叶片比外围上部叶片发病早而且重。
4、防治措施。
a、合理修剪,注意排水,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b、秋、冬季清扫果园内落叶及树上残留的病枝、病叶,深埋或烧毁。
C、一般5月中旬开始喷药,隔15天1次,常用药机有77%可杀得三千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二、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称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同褐斑病一样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在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以渤海湾和黄河故道地区受害较重。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圆点,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
2、发病规律。以菌丝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以叶龄20天内的嫩叶易受侵染,30天以上叶不再感病。
3、传播途径。春季苹果展叶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或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田间发病早,病叶率增长快。在夏秋季有时短期无雨,但空气湿度大、高温闷热时,也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和发病。果园密植,树冠郁闭,杂草丛生,树势较弱,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细叶嫩等,易发病。
4、防治措施。
a、清园。秋冬认真扫除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埋。发芽前喷40%石硫矿物油微乳剂300倍液,铲除病源。
b、斑点落叶病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6月底至7月中下旬发病重;褐斑病在6~8月均可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
C、发病初期用12%井岗嘧苷素800-1000倍液稀释喷施,从花后7~10天开始一直到果实成熟期,必须坚持每10~15天内喷1次药,以保护叶片,预防侵染。
d、重点保护春梢叶,根据降雨情况,从落花后10~15天开始喷药,喷洒3~5次,每次间隔15~20天。药剂选用10%多氧霉素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10%世高4000倍液,0.15%梧宁霉素400倍液,12.5%烯唑醇2000倍液,25%戊唑醇1000倍液,喷药时加入1.8%复硝酚钠1000倍液,能起到增加药效促进生长的作用。
网友解答:
只能预防,很难治疗。就像人平时不养生保健,得了癌症就没治了。
苗木病害重点是预防,每年秋冬落叶后打石硫合剂,树杆涂白。春天发芽前再打一遍石硫合剂。
生长期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杀菌药物。可以很好的预防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