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试题解析

2006年上半年试题解析上午试题解析●试题答案 (1)A (2)D【考查知识点】这两道题考查的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解析】在Word 的编辑状态,可以删除表格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元格、行或列

2006年上半年试题解析

上午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 (1)A (2)D

【考查知识点】这两道题考查的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解析】在Word 的编辑状态,可以删除表格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元格、行或列,还可以删除整张表,也可以只清除单元格的内容而不删除单元格本身。单击“表格”,选择表格菜单中的“删除”子菜单下的“表格”命令,这样就删除了整个表格及其内容。如果选择表格中的一行,执行“表格”菜单中的“删除列”命令,也可以删除整个表格。所以试题(1)的正确答案是A 。

在Word 的“编辑”菜单中并不存在“选项”菜单项;而“插入”菜单的“文件”菜单项是用来将外部文件的内容插入到当前Word 文档中;“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菜单项是用来配置当前Word 文档的页边距、纸张、文档网络等方面的选项的;“工具”菜单中的“选项”选项菜单项中提供了大量可配置的选项,包括视图、常规、编辑、打印等。所以视图(2)的正确答案是D 。

●试题答案(3)D (4)B

【考查知识点】这两道题考查的是Excel 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解析】单元格是Excel 工作簿的最小组成单位,若用户需要对某个Excel 的工作表的Al :G1的区域快速填充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在A1单元格填入“星期一”并水平方向拖动填充柄至G1单元格。

【总结与扩展】工作表中行列交叉处的长方形成为单元格。单元格是工作表中用于存储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可以存储Excel 应用程序所允许的任意类型的数据。每个单元格都要一个固定的地址,地址编号由行号和列号组成。一个地址唯一地代表一个单元格。工作表中当前正在使用的但与昂是活动单元格,系统将活动单元格的四周加黑色的粗线框来区别其他的单元格。在Excel 中有规律的数据可以进行快速填充,灵活的使用快速填充功能可以避免重复输入数据。在工作表的行或列的单元格中输入第一个数据,就可以使用填充柄完成该列其他数据的输入,既方便又快捷。还可以利用“编辑/填充”命令在工作表中提昂藏一些有规律的数据。

●试题答案(5)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概念。

【解析】Outlook Express作为一个邮电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附在了Windows 和IE 当中。Outlook Express容易使用,它可以登录电子邮件服务器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参加新闻组,而且可以将以前其他电子邮件客户程序的信件转移过来,避免了一些电子邮件软件无法阅读其他同类软件所收的信件的缺点。

●试题答案(6)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内存储器的特点。

【解析】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直接与CPU 相联系,用于存放正在使用的部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主存储器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实际上是由Cache 和内存组成的一个系统,其存取速度较快。外存储器是不直接和CPU 相联系的存储器,属于计算机系统的外设部分。它们的存储容量很大,成本低,但存取速度慢。

●试题答案(7)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各存储器的存取速度比较。

【解析】在计算机中,一般来说,存取速度最快的使CPU 内部寄存器,然后是高速缓存Cache ,其次是计算机的主存,最慢的就是外部设备硬盘。

【总结与扩展】题(6)和题(7)都属于考查存储系统特征方面的问题,可对照学习。

,

●试题答案(8)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堆栈的作用。

【解析】在计算机中,堆栈是一段特殊的内存区。堆栈指针(SP )指向堆栈的顶部。堆栈的大小在运行时由内核动态的调整,CPU 通过指令PUSH 和POP ,向堆栈中添加元素、移去元素。堆栈中的物体具有一个原则:后进先出,即最后一个放入堆栈中的物体总是先拿出来。这一特点使它最常用于保护被中断程序的现场。堆栈也用于给函数中使用的局部变量动态分配空间,给函数传递参数和函数返回值也要用到堆栈。

●试题答案(9)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USB 接口的特点。

【解析】通用串行总线USB 接口的主要特点是:USB 采用四线电缆,其中两根是用来传送数据的串行通道,另两根为下游(Downstream )设备提供 5V容量500mA 的电源,对于高速且需要高带宽的外设,USB1.0标准最高传输速率是12Mbps ;对于低速外设,USB1.0则以1.5Mbps 的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USB 总线会根据外设情况在两种传输模式中自动地动态转换。USB 接口的最大特点是即插即用,可热插拔。

●试题答案(10)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的部件可靠度。

【解析】系统的可靠度是指从系统开始运行(t=0)到某时刻t 中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一般用R (t )表示,所以该部件千小时的可靠度应该是(10000-20)/10000=0.998。故选项D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11)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系统容错的基本知识。

【解析】容错技术是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之一。容错即容忍故障,当故障发生时能够自动检测出来并使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当出现某些指定的硬件故障或软件错误时,系统仍能执行规定的一组程序,或者说程序不会因系统的故障而终止或被修改,并且执行结果也不包括系统中故障所引起的错误。容错技术是从系统结构方面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试题答案(12)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外设。

【解析】多媒体输入设备能将外界声、光等媒体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图像输入设备能够通过光电传感器将光转化为电信号,并且能够保存和识别。彩色摄像机可以输入动态的图像信息,彩色扫描仪可以将图像转化为数字格式的图像,而数码照相机也可以输入数字化图像信息,这些都属于图像输入设备,故本题答案是B 。

●试题答案(13)A

【解析】Flash 是每个的MACROMEDIA 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在Flash 动画中使用矢量图作为基本的图形存储形式。与位图图形不同的是,矢量图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这些图形的元素是一些点、线、矩形、多边形、圆和弧线等等,它们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由于矢量图形可通过公式计算获得,所以矢量图形文件体积一般较小。矢量图形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

【总结与扩展】灰度图像就是没有色彩的图像,RGB 色彩分量全部相等。例如,如果是一个二值灰度图像,它的像素值只能为0或1,即我们称该图像的灰度级为2. 真彩色是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值都分成R 、G 、B 、三个基色分量,每个基色分量直接决定其基色的强度,这样产生的色彩成为真彩色。例如图像深度为24,用R :G :B=8:8:8来表示色彩,则R 、

,

G 、B 各占用8位来表示各自基色分量的强度,每个基色强度分量等级为28=256种。图像可容纳224=16M种色彩。这样得到的色彩可以反应原图的真实色彩,故称为真彩色。 伪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值实际上是一个索引值或代码,该代码值座位色彩查找表CLUT (Color Look – Up Table)中某一项的入口地址,根据该地址可查找出包含实际R 、G 、B 的强度值。这种用查找映射的方法产生的色彩称为伪彩色。用这种方式产生的色彩本身是真的,不过它不一定反映原图的色彩。

●试题答案(14)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过程。

【解析】音频信息获取主要是声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主要步骤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为了便于传输还要对其存储、压缩在播放过程,首先要解、D/A转换为模拟信号从而产生意志所以选A 。

●试题答案(15)C (16)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网络安全。

【解析】Telnet 是远程登录协议;POP3是用来收取电子邮件的协议;DNS 是域名解析服务,负责实现IP 地址与域名服务器之间的翻译;而HTTPS 是用来增强访问网页安全性的协议。 散列算法是用来生产消息摘要的,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时间戳则是一个时间标记,用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数字信封通常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用来实现数据的不可抵赖性,同时也起到数据安全性的作用;而加密算法只是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试题答案(17)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ISO 标准。

【解析】ISO 9000有三个版本,分别是:1987年的第一版、1994年的第二版和2000年的第三版,主要用来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定术语。该标准引言部分提出了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原则。

●试题答案(18)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著作权法。

【解析】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计算机程序及开发文档对其算法和用户界面是不做保护的。

●试题答案(19)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值的机器运算。

【解析】CCH 是十六进制数,其二进制表示为11001100,根据补码的规则,可以判断它是负数,然后除最高位外其末位减1,按位取反,得到原码10110100,再将其转化为十进制数为-52。X/2的值是-26,其原码为10011010,在求其补码11100110,及E6H 。

【总结与扩展】求一个任意进制数的补码,首先将气化为二进制数,再转化为二进制的原码表示,然后按二进制补码规则求其二进制的补码表示,最后再转换到相应的其他进制表示法。 ●试题答案(20)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编码类型。

【解析】每个点需要占用1bit ,所以24×24=576bit,而一个汉字需要8bit ,所以需要的字节数为:576÷8=72字节。

●试题答案(21)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

【解析】对于无符号的二进制数而言,每一位都是数据位,所以由二进制数定义得11001000

76543210表示的十进制数为:1×2 1×2 0×2 0×2 1×2 0×2 0×2 0×2=200。

●试题答案(22)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中断的基本概念。

,

【解析】引起中断的原因或发出中断申请的来源就是中断源。中断源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中断源有外部中断源、故障中断源、控制对象中断源、软件中断源和时钟/计数中断源。外部中断源又分为可屏蔽中断源和非屏蔽中断源两类。关中断仅用于控制可屏蔽中断,而对于其他的中断来说、在关中断的状态下,系统仍然可以响应这些中断。

●试题答案(23)B (24)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Windows 基本操作。

【解析】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文件名长度不限,允许使用空格,但不允许使用/、?、:、<、>、:、*等字符。一般文件都有扩展名,Windows 的文件扩展名允许使用多个圆点。所以题(23)选项B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25)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中采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解析】在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中,由于多个进程竞争同一资源可能会发生死锁,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因此,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采用信号量(Semaphore )及有关的P 、V 操作。信号量是表示资源的实体,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体变量,其值仅能由P 、V 操作改变。P 操作是检测信号量是否为正值,若不是,则阻塞调用进程;V 操作是唤醒一个阻塞进程恢复执行。根据用途的不同信号量分为:公用信号量和私用信号量。公用信号量用于实现进程间的互斥,初值通常设为1,它所联系的一组并行进程均可对它实施P 、V 操作;私用信号量用于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初值通常设为0或n 。本题中,信号量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系统中有1个正在等待该资源的进程。因为当第一个申请该资源的进程对信号量S 执行P 操作,信号量S 减1等于1,进程可继续执行;当第二个申请该资源的进程对信号量S 执行P 操作,信号量S 减1等于0,进程可继续执行;当第三个申请该资源的进程对信号量S 执行P 操作,信号量S 减1等于-1,进程处于等待状态。所以正确答案为B 。

●试题答案(26)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中同步与互斥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解析】已知n 个进程共享一个互斥段,如果最多允许m 个进程(m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UNIX 操作系统中shell 的基本概念。

【解析】shell 可以看作是UNIX 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解释程序。在UNIX 看来,shell 是用户登录之后UNIX 运行的第一个程序。Shell 本身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用C 语言编写,为协助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通信而设计,管理用户与核心(Kernel )之间的对话,并把操作系统指令转换成机器代码。PC 用户常用的DOS 与此类似,DOS 中所有的命令都由command.com 解释执行,commamd.com 就相当与UNIX 系统中的shell 。除了命令解释器的功能外,shell 还是一种强有力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变量、条件和循环结构等程序设计的基本元素,同时它还提供可剪裁的用户环境以及重定向、管道线等有效而简洁的技术。因此,用户发布的任何命令都是shell 命令,任何脚本(命令组成的小程序)都是shell 脚本。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试题答案(28)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编译器的定义。

,

【解析】将C 语言编译成Java 语言的程序称为转换程序。将汇编代码翻译成机器代码的程序称为汇编程序。SQL 是通用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数据查询语言(DQL )。编译程序是专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代码的程序。所以,选项B 是正确答案。

●试题答案(29)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程序语言应用的基本知识。

【解析】目前业界流行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有些语言被设计成是通用的,可应用在多种领域,而由些语言则是专用的。Java 语言主要用于网络编程,在嵌入式领域也得到广泛使用。Lisp 语言是函数式语言,主要用于符号数据处理。编译程序是专指将高级语言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目标代码的程序。XML 是一种描述性的标记语言,由W3C 批准并提出,通过采用标记代码来为文档的不同部分提供有意义的名称。综上所述,选项C 是正确答案。

●试题答案(30)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C 语言语句找错。

【解析】一般程序中的错误可分为语义错误(或逻辑错误)和语法错误,语义错误是含义上的错误,语法错误是语句形式上的错误。在C 程序代码“while((c=getchar()!='a')putchar(c);”中,while 语句的循环条件表达式中有三个“(”、两个“)”,括号显然不匹配,因此是该程序表达式形式上有错误,属于语法错误。当程序中出现语法错误后,编译程序不会为该程序产生目标代码,也就不能运行该程序。故选项B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31)A (32)C

【考查知识点】这两道题考查的是参数传递的基本知识。

【解析】在引用调用方式下,被调用过程(函数)执行时,针对形参的修改将该反映在对应的实参变量中。运行函数f ()时,参数x 的值为5,因此局部变量a 的值为9. 在传值调用方式下,执行函数g ()不会影响实参a ,因此函数f ()的返回值为14;在引用调用方式下,执行函数g ()时,对y 的修改就是对a 的修改,因此在g ()中,局部变量a 的值为8,参数y 的值改为17,因此函数调用g (a )结束后,a 的值为17,函数f ()的返回值为22

【总结与扩展】引用调用和传值调用是进行过程(函数)调用时实际参数和形式参数间传递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在过程(函数)首部声明的参数称为形式参数,简称形参;过程(或函数)调用时的参数称为实际参数,简称实参。调用语句实现了对过程(或函数)语句的执行,调用时首先要进行实参与形参间的参数传递。简单地说,以传值调用方式进行参数传递时,需要先计算出实参的值并将其传递给对应的形参,然后执行所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在过程(或函数)执行时对形参的修改不影响实参的值。而引用调用时首先计算实际参数的地址,并将次地址传递给被调用的过程,然后执行被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因此在被调用的过程(函数)中,既得到了实参的值又得到实参的地址。

●试题答案(33)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可视化编程的基本知识。

【解析】可视化编程是指在程序开发阶段就可看到应用系统的运行界面,但仍然需要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完成软件的开发。可视化编程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尤其是Power Builder、C Builder、Delphi 、Visual Basic、Visual C 等开发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发展。

●试题答案(34)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继承特点。

【解析】继承是软件重用的一种方式,程序员通过继承可以吸收现有类的数据和行为来创建新类,并增添新的性能增强此类。软件重用能节省软件开发时间,鼓励人们重用经过认可、

,

调试的高质量软件,是系统的开发更为有效。类与类之间可以组成继承层次,创建新类时,并不需要创建全新的数据成员和函数,程序员可以指出这个新类应当继承现有类的成员,这时,现有的类成为“基类”,实现继承的新类成为“派生类”。派生类包含了从基类继承而来的行为,并进行了扩充。

●试题答案(35)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据结构的队列问题。

【解析】数据结构中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所以对于火车票售票窗口等待服务这样的队列问题而言是最合适的。组织中的管理机构是一种层次结构;商场中的顾客、住宅楼的访客都是随机的,所以无法利用队列来模拟。故选项A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36)D

【考察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据结构中的堆栈操作。

【解析】在数据结构中,堆栈操作是后进先出的。所以出栈顺序为2、1、3。

●试题答案(37)D (38)B

【考察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

【解析】将题中给出的二叉树的结点加以标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从A 到F ,该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结构,F 结点的深度为4,故其结点编号为24-1=15,故该数组大小至少为

15. 若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形式存储,某结点无左子数或右子树,即有一个空指针。对于叶子结点,因为无左右子树故其空指针数是2,所以编号为B 、D 和F 的结点有两个空指针,而编号为E 的结点有一个空指针,编号为A 和C 的无空指针,所以该链表的空指针是7. ●试题答案(39)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二分查找算法。

【解析】由二分查找算法的特点,必须保证左子树的所有值都小于根节点,右子树的所有值都大于根节点,所以选项C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40)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组元素的存储。

【解析】对于下标m 、n 都是从0开始计数的二维数组a[m][n],a[i][j]的存储地址应该是a (i ×n j)×len ,其中,若以行为主序则i 表示行号、j 表示列号;若以列为主序则i 表示列号、j 表示行号,len 表示每个元素的长度。

根据题意知该数组是以行为主序的,而行号从0开始,即i 的值为2,而列是从1开始编号的,所以j 的值应该是1-1=0,所以元素a[2,1]相对于数组空间的起始地址偏移量应该是(2×5 0×1=10。

●试题答案(41)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消息概念。

【解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采取消息传递机制作为对象之间相互通信和作用的唯一方式。对象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不像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的数据那样被动地等待对它执行某种操作,而是成为操作处理的主体,必须发消息,请求对象执行它的某个(算法)操作。每当需要改变对象状态时,只能向对象发送消息来处理对象,消息带来了执行该操作的详细信息,对象收到消息后,按消息提供的详细信息(包括目标对象、所请求的操作方法和参数)激活本对象内相匹配的操作,并执行该操作,返回所需要的结果,以响应这条消息。对象发送消息不需要知道待执行函数的内部结构,这体现了封装性。

●试题答案(42)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构造函数自动调用的时刻。

【解析】类的对象一般都需要有初始值,但类定义体中不能在定义时初始化成员变量。所以,我们要借助类的构造函数完成这一任务。构造函数是类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函数,它与类同名,

,

并且没有返回值。C 在创建一个对象时,会自动调用类的构造函数,在构造函数中可以执行初始化成员变量的操作。

●试题答案(43)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特征。

【解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三大特性包括封装、多态和继承,而结构则是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性。

●试题答案(44)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变量作用域的基本概念。

【解析】在函数中定义的变量,其作用域只在函数,属于局部变量;而全局变量需要在文件头定义。

●试题答案(45)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解析】只有在面向对象语言中才支持自定义类,在以上的四个选项中,显然,C#、C 、Java 都属于面向对象设计语言。

●试题答案(46)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解析】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也就是说类是对象的模板;类库是一种可重用的类资源,并不是以“封装”为标准的;类与类之间的实例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子类与父类之间是一种继承关系,子类中包含所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定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故选项D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47)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系统规范的基本概念。

【解析】系统规范实际上就是系统需求的规格说明书,用来说明信息系统中每个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

●试题答案(48)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据流图的概念和应用。

【解析】加工在数据流程图中描述的是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交换,最核心的内容是数据的处理和加工。要加工的数据是由输入的数据流表示,而产生的结果则是输出的数据流,另外加工可以有多个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所以在命名加工时主要说明的是对数据进行的处理和算法。

●试题答案(49)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软件质量模型的基本概念。

【解析】根据ISO/IEC 9126软件模型的规定,软件的适应性是可移植性的一个子特性,用于衡量软件无需采用特殊处理就能适应不同环境的程度。

●试题答案(50)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据流图的概念和应用。

【解析】数据流图使用来描述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交换过程流,它主要描述的是对数据的处理过程。

●试题答案(51)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结构化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

【解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是着眼于数据流,自顶而下、逐步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故此选项A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52)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

【解析】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试题答案(53)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的方法。

【解析】达到判定覆盖要求,使用例能够覆盖到每个条件判断的各种情况,可以通过真值表来实现。

本题只判定A OR B,要覆盖判定的真、假两个结果,显然至少要有两个测试用例,所以选项C 首先被排除。

选项B 中的两个测试用例来测试A OR B,得到的结果分别是:False OR True=True和True OR False=True,所以没有覆盖整个判定。

选项C 中的两个测试用例来测试A OR B,得到的结果分别是:False OR False =True和True OR True =True,覆盖了整个判定。

由于两个测试用例已经覆盖了整个判定,所以无需采用更多的测试用例,即可排除D 。 ●试题答案(54)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

【解析】数据模型是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一般来说,数据模型由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试题答案(55)D (56)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SQL 基本命令。

【解析】在SQL 语言中,创建表的命令为:CREATE TABLE;删除表的命令为:DRDP TABLE;修改表的命令为:ALTER TABLE。

修改表中的数据命令为:UPDA TE ;在表中插入数据的命令为:INSERT ;删除表中的数据的命令为:DELETE 。

●试题答案(57)B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关系代数运算。

【解析】S ∪R ,产生的结果记录应该是两个关系的总和,而关系T 的记录只有两条,故排除选项A 。

S ∩R 产生的结果应该是两个关系集的共同记录,并不会得到关系T 。

S —R 产生的结果是S 中不属于R 的记录,不难验证得到的结果是关系T 。

S ×R 笛卡尔积运算)产生的结果的属性数会增长,而关系T 的属性量并没有变化,所以也可排除。

●试题答案(58)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SQL 语句的数据定义语言。

【解析】在SQL 中创建表的语句和语法格式如下:

CREATE TABLE<表名>

(<列名><数据类型>) [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列名><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由此得, 选项C 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59)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算法消耗时间的时间变量。

【解析】复杂度的排列:O(1)

●试题答案(60)A

,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组合运算。

【解析】从5本不同书中任意取出两本,即对5本书进行组合运算,取出两本的结果有C 25=5×4/2=10, 故答案为A

●试题答案(61)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组合运算。

【解析】要查看当前TCP/IP配置应该使用ipconfig 命令,它能够列出DHCP 获得的IP 地址。Ifconfig 是UNIX/Linux系统重要查看网络接口配置信息命令。Route 命令可以用来查看路由表信息。

●试题答案(62) A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有关网络服务组件的知识。

【解析】IIS 是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个组件,可以用来构建Web 、FIP 和SMTP 服务器。IE 的全称Internet Explore 是Windows 自带的Web 浏览器。POP3是收取电子邮件时使用的协议;DNS 是域名解析服务。

●试题答案(63)D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公钥加密的知识。

【解析】根据加密密钥是否公开,加密体制分为私钥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由于私有密码体制在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也成为对称密码体制。公钥体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加密体制,在这一体制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发送信息的人利用接受者的公钥发送加密信息,接受者再利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

●试题答案(64)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网络故障排查。

【解析】网络故障种类繁多,但一般解决的步骤很类似:

(1)找出故障信息;

(2)忽略与故障无关的信息;

(3)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

(4)设计一个具体解决方案加以解决。

所以,在实际的解决过程中,一般是以分层网络模型为基准,逐层排查。即先从物理层开始,也就是首先检查物理连通性。

●试题答案(65)C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网络故障排除。

【解析】因为对服务器的IP 地址进行测试,响应正常,说明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下都是正常的,不可能是线路故障、路由故障、服务器网卡故障;对服务器域名进行测试出现超时错误,说明在连接域名解析服务器时出现问题。

(66)~(75) 题

【考查知识点】考查的是计算机专业英语。

●试题答案(66)C

【解析】扫描仪是一种能将图片转换成数码形式的设备。

●试题答案(67)B

【解析】在C 语言中,字符串是用双引号引起来的一串字符。

●试题答案(68)B

【解析】搜索引擎是帮助你在互联网上找到所需要信息的程序。

●试题答案(69)A

【解析】在C 语言中,数据类型的说明集中放在程序块的开头,用于建立各种变量。

,

●试题答案(70)D

【解析】赋值语句能够执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存入变量以备以后使用。

●试题答案(71)D

【解析】计算机对各个程序模块分别进行编译,并肩产生的目标程序链接起来,形成可执行程序。

●试题答案(72)D

【解析】标准化就是努力使各项工作类似、常规化和可交换。

●试题答案(73)B

【解析】网页浏览器就是在用户和互联网之间起交互作用的软件应用之一。

●试题答案(74)D

【解析】防火墙是众多部门用来保护其局域网免受来自互联网破坏的一种安全机制。 ●试题答案(75)A

【解析】查询就是对数据库的检索,即按照指定的准则找出数据库中的一个或一组记录。 下午试题解析

●试题一

【试题答案】

0 0

1

0 1 0

1 0 0

a

b c b c b a b a

[问题3]

(1) B (j ,n-i 1),或矩阵B 的第j 行第n-i 1列

(2) C (n-i 1,n-j 1),或矩阵C 的第n-i 1行第n-j 1列

(3) A (n-j 1,i )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n ﹡n 矩阵的旋转处理及旋转变换时各元素位置的对应关系。

【解析】问题1,信息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图片点阵或汉字点阵等做旋转处理。这种方法在计算机内部编程实现时就可化简为对n ﹡n 矩阵的旋转处理。其中,n 是一个变量,以调用矩阵旋转函数的模块作为输入参数给出具体值。旋转函数实现过程就是对n 值不确。 定的情况找出规律,再按规律进行处理。

o 试题中给出了“按顺序时针方向旋转90”的例子。根据题目中的例子,不难在此基础上进

行推广:

1 0

0 1 0 0 0 1 1 0 0 0

问题2,根据该矩阵所具有的旋转特性,可以逐步推导出一些元素的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