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大家怎么看?

网友解答: 1、个人觉得《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比第一部更真实、也更有内涵。2、《琅琊榜》,其实是有种新鲜感的,它不同于传统的权谋局或历史剧(相对来说《风起长林》就比较传统),梅长苏完全是“

网友解答:

1、个人觉得《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比第一部更真实、也更有内涵。

2、《琅琊榜》,其实是有种新鲜感的,它不同于传统的权谋局或历史剧(相对来说《风起长林》就比较传统),梅长苏完全是“上帝视角”“一路开挂”,几乎算无遗策,整体上就像“解构”棋局一样,“好”看。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也确实感染人,但总体上少了些“味道”,不够“厚重”。

3、《风起长林》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比较传统,按部就班,徐徐展开。从人物来展开说:

①濮阳缨。一开始看到郭京飞的造型,我确实被“惊吓”到了,其实挺期待郭京飞(包括张译、雷佳音、周一围等这一批80年前后的演员都非常出色,我们其实不缺好演员),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一点儿“雷”的感觉都没有了,郭京飞的演绎非常精彩,特别是临“死”那几集的闪回和演绎,整个人物都丰满起来、有血有肉,濮阳缨就是一个完全“反面”+“黑化”的梅长苏,《风起长林》上半部最出彩的角色。

②萧平章。很多人对“黄教主”有些担心,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黄晓明到底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剧本好、角色合适、导演够格,黄晓明的演技是绝对可以看的,之前《中国合伙人》就奉献了最佳大银幕演出,这次的“萧平章”也可圈可点。“长林风骨的承继和延续并不在血脉之间”。萧平章和萧平旌就是梅长苏的两面,一个有梅长苏的沉稳机敏、一个有林殊的飞扬洒脱。两人与濮阳缨的对抗是上半部的中心内容。

③萧元启。一出场,萧元启一副“闲散宗室”“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在甘州与“官兵”对抗,当场杀人,这样的“杀伐决断”,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果然,萧元启一步步“堕落”,他的“抱负”一点点显露,杀死管家的狠辣,面对老王爷的恭顺,都演绎的恰到好处。

④荀飞盏。本剧中除濮阳缨外,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真正的“正人君子”,“忠君爱国”“精明干练”“是非分明”,几乎没有缺点。荀家幸亏有这么一位。

⑤荀白水。他是个坏人吗?不是,他只是格局、眼界窄了些,他只懂得权谋巧变、朝堂制衡,他以为抵御外敌,靠王道正气就可以了。他是典型的误国“贤臣”,这样的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比比皆是。

⑤其他一些角色,萧庭生、梁帝、林溪等也都可圈可点,在精益求精上《风起长林》绝对是做到了。但有一个人物我实在是费解,就是荀皇后,感觉这个角色太单一了,不同于夏江、谢玉、濮阳缨、荀白水这样的反面人物,荀皇后完全“一无是处”啊。

4、下面要说一下看《风起长林》的最大感受了:

①《风起长林》呈现出了一个几千年难解的终极问题,那就是“功高震主”怎么办?太多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还有文臣与武将的关系,太少的“将相和”了。

②第36集,荀飞盏与荀白水的一段对话尤其精彩:荀白水说“人是会变的”;荀飞盏道“长林之罪,罪在将来?!”;荀白水答“未雨绸缪总好过追悔莫及。”熟悉吗?这不就是“莫须有”吗?!

③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秦桧当做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呢?一个秦桧就能把岳飞至于死地?回到《风起长林》,荀白水那点儿“雕虫小技”长林王府会放在眼里?荀白水自己也清楚,与长林王府对抗不是简单的“数人头”,还是荀飞盏与荀白水的对话,荀白水对抗长林王府最大的筹码就是长林王府的忠心!

④说到底,害死岳飞的、长林悲剧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忠孝仁义”。第一部的赤焰军也是如此,就算没有梅岭,也会有“兰岭”“竹岭”,宿命的悲剧无可避免。

⑤但话说回来,荀白水那些人的担心是“杞人忧天”吗?不是!尤勇演的中书令对萧平章的话说的很明白,就是不能把社稷安危建立在长林王府的人品上!说白了,我们不能总是期待好皇帝派一个好官来,言尽于此。

5、《风起长林》,《琅琊榜》结尾时的那段对话,“起风了”,“不是起风了,这宫墙内的风从来就没停过”,古今亦然!

网友解答: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终于在半忧半喜中开播了,观众对此剧一直心怀忐忑,既有对待琅琊故事后续传奇的期待,又免不了有对续集的担忧。既不看好,又想一探究竟。

从豆瓣评分来看,《风起长林》8分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收视率却十分惨淡:首播时在东方卫视的收视率为0.27%,北京卫视的收视率为0.26%。

对于这样的表现,《风起长林》的命运不免让人担忧。

江湖要比战场更险恶

如果说《琅琊榜》是儒士之间的智谋巧计,《风起长林》则更显武将之风。

故事开篇就是浩大的战争场面,长林军在和北境的交战中,被内阁首辅荀大人陷害,断了前线补给,导致长林军战困北境,萧平章身受重伤,弟弟萧平旌调查真相却发现了背后隐藏着的惊天阴谋:三十年前,邻国夜秦遭遇疫情,大梁为自保封国道,致夜秦国灭。濮阳缨作为仅存的夜秦人潜伏在大梁伺机报仇,勾结琅琊榜第一高手东海国主墨淄侯,暗中瓦解梁帝势力和长林府。

而后,萧平章、萧平笙兄弟先后奔赴沙场铲除奸佞、抵抗外敌。

《风起长林》把故事的主题设定为忠君报国,大梁国除内部皇权争斗之外,还要面对大渝、北燕等外国侵扰。因而,增加了很多战争戏的篇幅。而《琅琊榜》讲的是战争之后的重生复仇之路,关于战争的部分几乎都是虚写。《琅琊榜》的核心人物梅长苏,手无缚鸡之力却能操控天下,剧情阴谋迭生,一环扣着一环,每一步都是智斗,能让观众欲罢不能,紧追不舍。

而《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也在于它和以往的历史大剧重军政战略不同,它涉及了三重空间:朝堂、江湖,和作为朝堂延伸的战场。显然江湖被放在了第一位,江湖操控着朝堂,“麒麟才子”运筹帷幄、步步为营,让每一个奸佞小人都受到了惩罚。这个过程会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有一种碾压全场的快感。

到《风起长林》,创作重心发生了转移,江湖气息被削弱了,朝堂上的权力制衡和战场的奋勇杀敌成为主体。《风起长林》少了一丝快意恩仇的豪迈,让观众看的更扎心,时不时就要担心奸人得逞、忠义之士被害。

《琅琊榜》善用计谋,《风起长林》更重武力。这就是不同,而这也是《风起长林》不可能超越《琅琊榜》的原因。文斗比起武斗自然更有看点,比起糙汉子打仗,观众当然更爱看谋士怎么设局。所以到现在,《风起长林》没有让观众惊艳。

从一个人的命运史诗变成家国的兴衰,《风起长林》格局大而工整,但新意少了,在剧情设定上先天就落入了俗套,也不可能再现第一部的辉煌。

人变了,神还在

当初《风起长林》公布主演阵容时就遭到了“群嘲”,尤其听说主演是黄晓明,观众纷纷表示要“弃剧”。但从目前的观众评价来看,《风起长林》可以说是超出预期了,演员的表演比预想的好很多。

作为续集接班人,主演在之前都有点主动“示弱”,小心翼翼的感觉,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这一次演员还真没拖后腿。晓明哥那邪魅狂娟的微笑收敛了很多,刘昊然虽然古韵不足,演技略显稚嫩但也算比较自然。当然,全剧还是靠老戏骨稳住了。

加上侯鸿亮、孔笙、李雪的“铁三角”,《风起长林》没有以往续集的狗尾续貂和粗制滥造,在制作上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构图、色彩和布景相比前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开篇的战争场面颇为壮烈,琅琊山的画面也很有美感,延续了前作帧帧如画的镜头风格。

但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播出之前,观众似乎一直都在反问“梅长苏真的死了吗?”“《琅琊榜2》真的没有梅长苏了吗?”无奈承认之后,也一直试图在《风起长林》中寻找《琅琊榜》的影子,看到《风起长林》预告片里提到一句赤焰少帅都会激动半天。

《风起长林》有意做这样的设计,埋下了很多人物关系线,关于萧平笙的婚事,林深的身世,还有那些姓林的姓蒙的姓秦的,以便于观众感受到关联,而这也可能是观众最大的满足感。

最重要的是,《风起长林》延续了《琅琊榜》 家国天下的风骨。当年的赤焰军忠心报国,却惨遭陷害,可纵然皇权野心、阴风诡雨不断,热血丹心始终不变。长林军亦是如此,被梁帝忌惮,被朝廷排挤,仍扛起家国重任。无论是以前的复仇还是现在的报国,一切看似是私人恩怨,实则是一颗赤子之心。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琅琊榜》只是历史的一部分,《风起长林》才是更深更远的历史。即便恍如隔世,《琅琊榜》延续下来的精神内核一直都在。长林即为赤焰,后传亦是前传,历史重复上演,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终究不会停止。

续集更难做了

因为有了《琅琊榜》这座大山,再加上一些“无胡歌不琅琊”的言论,以及新演员戏外的口碑,都连累了这部续集的播出效果。虽然口碑不错,但《风起长林》的收视情况不免让人唏嘘。

和而《风起长林》遭遇同样窘境的还有《虎啸龙吟》,和第一部的火爆情况不同,续集都是不温不火,甚至有些惨淡。

观众对续集的期待值本身就低,甚至有抵触心理,先天就流失了一部分观众。平台的转变也是《虎啸龙吟》和《风起长林》表现平淡一个原因,前作都是在卫视黄金档热播,《虎啸龙吟》这次仅在网络视频平台播放,《风起长林》虽是网台联播,但周播制加上退出黄金档,都对收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风起长林》和《虎啸龙吟》正处于古装大剧扎推的档期,在加上播出已久的《海上牧云记》这个对手,三部大男主戏同台,不仅造成观众分流,也多少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

作为续集来说,《风起长林》《虎啸龙吟》能有现在的品质,已经相当不易。从电视剧本身来看,剧本、演员、制作都在线,即便不能达到前作的高度,但“良心剧”的本质没变。就连“狗血”玛丽苏的《极光之恋》都有0.68%的收视率,品质剧不该是这样的境况。

当然,这两部剧都还在播出之中,对于收视表现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琅琊榜》播出时也是慢热型走势,不比现在的《风起长林》强多少,到14、15集才开始逆袭,峰值达到了3.0的收视率。相信随着剧情进展和口碑发酵,它们会有更好的表现,也希望观众能对这样的良心剧多一点耐心。

但随着越来越多优质续集遇冷,业内对续集的开发恐怕会更加谨慎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