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序数效用论需求曲线怎么推导 发展经济学公式?

浏览量:3832 时间:2023-05-11 10:38:31 作者:采采

发展经济学公式?

利用基数效用理论,推导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表达式如下:

p8q1p8q2m

mu1/p5mu2/p3

利用序数效用理论,推导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表达式如下:

p4q1p0q2m

mrs1,2p0/p5

mu1/p3mu2/p10,

mu1/mu2p5/p7可通过精加工获得。

因此,只要证明mrs1,2mu1/mu2,就有必要证明由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导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相同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被一种商品的额外消费单位所替代。

简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表示,是可以计量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一定数量获得的满足程度。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不可以计量的,但可以用序数表示大小。序数效用中的效用其实是偏好,一般指对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组合的偏好。用无差异曲线描述:无差异曲线上,偏好相同。无差异曲线越往右上,偏好越强。

简述基数条件下、序数条件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基数效用论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在此理论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价格也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价格相等。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认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什么是基数和序数经济学?

所谓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只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在计算效用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而已。

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计量单位来计算其数值大小,并可以算出总的结果。比如消费者消费甲商品(比如一个苹果)的效用是2个效用单位,消费乙商品(如一根火腿肠)是4个效用单位,消费丙商品(如一筒米饭)是6个效用单位,就可以得出丙商品的效用是甲的3倍,也可以得到12的总效用。在每一个单项的消费中,由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总效用居然也是递减的,以至于成为负数。

序数效用论是假定物品的效用无法用某种计量单位来计算,而只能比较其大小。序数效用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依靠个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来计算效用,也可以完成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比较。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工具是代数方法——无差异曲线。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居然的结论都是在消费者均衡点上,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与边际效用理论一致。

效用 消费者 序数 商品 基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