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民风民俗有什么 襄阳区有哪些风俗?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大,一时半会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能说暂时列举几个吧,也是我个人的见解。
襄阳的特色民俗还是比较多的,首先应该说一下穿天节。“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这里写下了“倾城”出动“泛绿舟”,而且妇女们都成了主角,成了“女神”;玉佩太少,穿天石可以取代;得石可得子,得子能给妇女带来好运,人人祈盼遇上好运。这则记载说明:在1千年前的宋朝,襄阳人已形成了自己的仪式和道具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
然后可以说说诸葛亮文化节,襄阳先后在1993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7年举办了八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并在2007年举办了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庆典活动。诸葛亮文化节是襄阳目前办的最火热的民俗节日。
还有就是襄阳宜城花鼓戏。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并影响、传播到湖北郧阳、远安以及陕南、豫南等地。在当地曾有“一清(是否应为“青阳腔”之“青”)、二黄、三越调,花鼓戏玩得也热闹”的称誉。其剧种声腔由【桃腔】、【汉腔】、【四平】、【彩腔】以及【干梆子】等组成。其中,【桃腔】为襄阳花鼓戏音乐中表现力较强的声腔;既有优美动听的抒情性功能,又具备起伏跌宕的戏剧性表现力。是为襄阳花鼓戏的“当家腔”。【彩腔】统领一百多支本地的民歌以及民歌中的小调;明快活泼,诙谐有趣,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四平】主要表现人物的悲伤情绪,有“哭四平”之称。另有【大汉腔】、【小汉腔】以及【干梆子】等共同组成襄阳花鼓戏的声腔家族,具有汉水中上游质朴、爽朗的音乐风格。
当然还有很多民俗,很多年长的襄阳人肯定知道的更多,欢迎襄阳人继续批评指正和补充!
襄阳区有哪些风俗?
1,杨柳打苞的正月二十一,是襄樊的独特民俗节日“穿天节”。
2,三月三襄阳城西四里有龟山,俗称宫山。因山上建有真武庙,故又有“小武当”、“小顶山”、“真武山”之称,襄樊居民讹音称“周公山”。襄樊旧俗,谓三月三来游,可免灾。
3,
襄阳有什么习俗?
襄阳人有尚武的习俗。后来襄阳城流传着“襄阳白铜鞮,反缚扬州儿”的童谣。白铜鞮即白铜蹄,有白马金蹄的含义,是襄阳精兵铁骑的怩称。这种民风到了唐代依然十分刚劲,从李白的《襄阳曲》四首之其二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刚劲民风的踪影。诗中写道: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li,倒着还骑马。(作者注:“li”字的上部为“四”字,下部为“离”字)
这一首诗用语简朴,几乎就是老百姓日常所讲的俗话。它好像在说:“快看那个戴白头巾(接li)的汉子呀,本来他已经醉倒在高阳池下,可是一会儿就站起来了,他还倒立着骑马哩!”
说襄阳有尚武的风气,并不是说这里只有些粗气。李唐盛世,樊城的工商业已十分繁荣;襄阳的乐韵舞姿,也十分欢快动人。这使得襄阳无愧于它文治武功的上州大名。李白在《襄阳曲》四首之其一里,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描述: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