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楷书起源哪里 启功师从何人?
启功师从何人?
启功书法师承来自唐代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虽然用笔“笔笔中锋 ”,参悟篆籀笔法,肥瘦结合,但点划撇捺千篇一律,结体呈单调程式。
在祖父关爱下启功才得以上学念书。其祖父的老门生戴遂之,堪称是知恩图报的老夫子。他亲自为少年启功讲授文史,竭尽全力要让他继承其教育世家的衣钵。1933年启功中学毕业。基于家学的渊源,又得到祖父门生的刻意指点和悉心培养,启功在古典诗词和经史辞章方面便脱颖而出了。这时祖父的一位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把启功举荐给了卓越的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陈垣对学生情谊之纯,之真,之深,使启功终生难忘。他曾动情地回忆道:“我从21岁起得识陈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陈老师教导,经历近四十年。”为报此恩,耄耋之年的启功呕心沥血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垣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他以在香港义卖所得的一百六十三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大儒朱熹这两句诗,也可以用在这个问答题上,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无根之水。
启功先生,(1912--2005),是北京市人。先生以“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书画家、诗人,国学大师”名世,又以书法为更多人所知,其书体被称为“启功体”。
启功先生,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他的经历与赵孟頫类似,是皇室子弟,让他能够接触、见识、临摹更多的历代名帖、真迹,这些即是他书法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基础。
1982年,启功先生在其撰书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中,最后一首诗曾专门概述了自已的书法成长历程:
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
偶作擘巢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
我们可以从启功先生在自己这首绝句中,分析他书法的师承。
书法入门,大多以唐楷为主,启功先生青少年时期主要学习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和唐人写经小楷,这个能从他二十多岁时期的手稿中看得出来。
青年时期启功先生开始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因此后来书法就被了婉转秀丽的特点,后来有感于董其昌书法的墨色、用笔之趣,而开始学习董其昌的书法。
通过学习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启功先生的领悟了用笔流丽、飘逸之趣,但是发现自己的字过于平正,缺乏险峻,于是又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后来又喜欢上柳体的骨力和劲媚,于是开始深入学习柳公权的《玄秘塔》。
启功先生曾临习大量碑贴,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功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在启功先生的书法成长过程当中,他肯定临过更多的名家名帖,主要是融合了颜、欧、柳、赵、董于一体,才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启功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