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有哪些风俗(六安的习俗?)
六安有哪些习俗?
中秋耍火把、摸秋 六安市城乡在中秋节晚餐后,都有品茶赏月的习俗,青少年则要尽情玩耍到下半夜。
六安的风俗?
正月里不剪发,剪发好死舅。初三之前不扫地,一扫三年穷。
六安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六安各地不一样,多数地区初一和初二不能串门,初三去舅舅家,之后就根据关系远近随机走动了。
六安老家的风俗有哪些?
很多呢。比如说,清明节上坟扫墓,大年初一早上吃鸡蛋等等
除夕时六安有哪些习俗?
贴对联,炸丸子酥肉,做蛋饺,年夜饭必须要有锅子,守岁的时候炖猪蹄冻
六安中秋耍火把的来历?
其实六安中秋节日打火把是有相当长的传统活动了,主要源于历史故事,讲打火把可以驱瘟疫、求平安、祈福顺。这个民俗在安徽六安的农村地区还广泛保留着,临近农历8月15这天傍晚的时候,数以万计的各式火把就会燃放起来,在田间的乡野上,就会看到满天的火光,各种各样的火把映衬天上的月光,是一道独有的风景线。,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出于安全的考虑禁止明火,打火把被取缔了,所以城里的人们尤其是儿童已经不了解这个活动了。
在六安,定亲的习俗是什么?
六安的婚俗
皖西古老而神奇,民风纯朴,风情独特。当地丰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不仅显现着地域特色,更渗透着历史气息。寻常的起居饮食、婚嫁礼仪,点点滴滴都演绎成美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寄托着皖西人民对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作为皖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婚俗又因其妙趣横生的特质最为人津津乐道。
旧时婚姻之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据皖西风俗,两家开亲一般有四个环节,即提亲、相亲、定亲、成亲。
提亲
提亲又称“提婚”,“提媒”; 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事。即使是女方先有开亲的愿望,也必须把意愿传给男方,让男方正式派媒人提出来。
相亲
也叫“看人家”,舒城一带称为“看门楼子”或“访门楼子”。经媒人牵线,男女双方初步同意后,便要择个吉日,由女方派出“代表团”到男方家去“看房子”。名为看房子,实为考察男方的家庭情况。这一天,由女方的娘、叔伯母、堂嫂、表姐妹、屋场里最相好的女友等组成一个“参观访问团”,在媒婆的挂帅下,嘻嘻哈哈地开赴男方。男方设宴招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女孩本人一般不去;另外男人也必须排斥于队伍之外,因为在这方面,男人是粗脑筋,观察能力不强,对一些细枝末节容易产生不负责的态度。一般情况下“看房子”是悄悄进行的,并不大张旗鼓的操办。“访问”结束后,媒婆还负责把男方的生辰八字带回,用红纸包好后交给女方。同时带回的还有男方打发给女方的红包,红包的钱数不限,视家庭状况而定,不过一般要成双有“伴”,如一百另二块半、一千另二块半等等,图的是吉利。
定亲
也叫“送日字”、“喝准备酒”、“喝甩手喜酒”。相亲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男方择定迎娶日期,备上礼物,送到女方。结婚的日期叫“喜期”,一般是由女方根据媒婆带回的男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出来的。“喜期”的选择很有讲究,一年中有些时间不适宜婚嫁,是必须避开的。“送日字”一般是在喜期的上一年送,上年送下年接,相隔的时间足以办理嫁妆。不在无春(立春)年送日字,可在无春年结婚。送日字的方式,是把迎娶新娘的吉日佳期写在红纸上,称作喜帖,由媒人和家主委托人择日送到女方家。送时要带礼物,礼物的多少也是双方商量的,一般以女方请客花费为准,并给女孩新置单衣一套、鞋一双、袜一双,有钱人家多给不论。女方设宴款待,并请亲友作陪,称作“喝准备酒”,又叫“喝甩手喜酒”,意思是亲友喝喜酒不用带礼金。媒人回到男方家,男方也置办“甩手喜宴”,请男方的亲友作陪。
成亲
男孩结婚又叫 “成亲”,也叫“完婚”。喜期的头天晚上要把媒人请到家来,设宴款待,叫“启媒”。过去行路全靠徒步,所以媒人也必须请到家来住,便于第二天早上赶路。现在虽然交通方便,但启媒已是重要礼节,不能或缺。喜期当天,家主早起,烧香烛。早饭后,喜主(代表男方主事,一般由族下能理事的人担任)带上拜盒,陪同红媒,带着彩礼、花轿、迎亲伴娘(3个,回时加新娘成双)和行官若干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姑娘出嫁又叫“出阁”,同样是很隆重的事。门上要贴喜联(方言叫喜对子),挂门灯,香火桌上点起香、烛,放鞭炮开中门迎接男方接亲队伍。一般来说,迎亲队伍在午前到达,女方设午宴款待。亲朋好友左右四邻都来恭贺,送上贺礼。来客多是女性,女客来送姑娘出阁叫“点茶”。午宴后,请儿女齐全夫妻健在的有福妇女为新娘开脸,梳头。开脸就是用两根丝线绞去脸上的寒毛,梳头是将辫子盘成粑粑头,插金银簪子。
这时,男方放鞭炮催妆,二催,三催。而新娘一般由舅兄背出门上轿。很重要的一点,新娘在走出娘家大门之前,脚是不能着地的。因为旧俗认为,新娘出门前脚着地会断了娘家的才气,另一种说法,姑娘出嫁不能沾了娘家的灰。新娘上轿要哭,叫“哭嫁”,习惯认为不哭不吉利。霍山等地的习俗,不论寒暑,新娘出阁都要带火桶或火篮子,因为过去火种非常珍贵,带上火种有薪火相传的意思,也象征将来生活火热有希望,特别是相信火能驱邪。如果是夏天,则用红纸缠几块木炭放在火篮子里,表示个意思而已。
新娘到家之前,家主要请有福的妇女给新娘铺床。
花轿到家,放鞭炮迎接。年轻人把新娘关在大门外,土话叫“育性子”。外面的高叫开门,里面的要喜烟、喜糖,约莫20分钟左右,喜主给了烟糖,开大门。还有一个细节,六安等地的风俗,新娘下轿时,有属龙或是属虎的孩子不能和新娘正视,因为旧俗认为,龙和虎等属于“大”而“凶”的属相,应该避开,以免对子孙不利。新娘由人搀扶从红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礼。
新郎、新娘拜过天地之后,由搀亲者搀扶进入新房。新房内预备火炉一具,中烧木炭,故意令火不旺,黑烟四起,让新娘围着火炉转一周,系“约束”新娘性情,一说为驱鬼避邪。新娘坐在床沿上休息。此时一群孩子跑到新房床上乱找乱摸,找东西吃。事前床上铺上一些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取“早生贵子”之意。喜宴过后,贺客们到新房中看新娘,名曰“闹洞房”。新娘从床沿上站起,站在搭板上闭眼、低头名曰“装新”。由搀亲者手持红烛照亮,一任贺客们看头、看手、看脚、戏耍、挑逗。所谓“三天不分大和小”,无论长辈、晚辈均如此。闹得越凶、越热闹,喜东家越高兴。不管贺客们如何戏耍,新娘都不能笑,不能恼,否则不仅是对客人的不礼貌,同时,也对家庭不吉利。 贺客们看新娘要“赞喜曲”,也称“赞四句”。一人唱赞词,每讲一句,大家齐道一声“好!”也可随口诌,只要吉利,即便调笑也行。每句喜诀可三字,可四字五字,可七字九字,没有定例,如:“手拿蜡烛亮堂堂,照看新人好嫁妆。东边一个红漆柜,西边一个黑漆箱。红漆柜里装宝贝,黑漆箱里装衣裳。象牙床上鸳鸯配,明年生下状元郎。” 闹了一阵之后,稍停,便是“送房”。
皖西各地的婚俗在具体的讲究上稍有不同,但多大同小异。作为六安地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即使是在现代气息浓郁的今天,它依然散发着无尽的魅力,是我们必须珍视和保护的文化瑰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