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粮食类原料如何储藏 粮食密封保存方法?

浏览量:3817 时间:2023-02-24 15:42:03 作者:采采

粮食类原料如何储藏 粮食密封保存方法?

粮食密封保存方法?

一.常规储存

定期储存在适时通风或密闭储存的仓库中的储存方法。一般在温湿度低于粮温水分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另一方面主要是密封,或者在粮食上覆盖结构疏松的材料,以保持粮食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低温储存

低温储藏利用低温限制害虫和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根据低温的来源,有三种方法::1 .冬季降温。2.机械通风。3.机械制冷。

第三,气调贮藏

在密闭条件下,采用低氧(低于1%)、高氮(99%)或高二氧化碳(40%)储粮的方法。常用的密封材料有PVC塑料薄膜、尼龙和聚乙烯复合膜等。

第四,化学品储存

用化学药剂抑制粮食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以防止粮食受热发霉,消灭储粮害虫。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丙酸、山梨酸等。

动词 (verb的缩写)地下存储器

地下粮仓的粮温下降和上升都很缓慢,所能获得的低温往往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差异很大,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如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地下喇叭形筒仓分别可达到12 ~ 15℃和18 ~ 20℃的低温;但是在南方很难获得这样理想的储藏温度。

稻田

1.大米的储藏特性

水稻的颖壳比较坚硬,可以保护籽粒,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害虫和外界温湿度的影响。所以大米比一般的成品粮更好保存。但水稻容易发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部分水稻(如籼稻)没有后熟期,收获时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同时,水稻发芽所需的吸水量较低。所以水稻收割的时候,如果阴雨连绵,不能及时收割、脱粒、晾晒,那么水稻就会在田里、田间发芽。如果有露水、潮湿或漏水,储藏的大米也容易发芽。稻谷脱粒和整体晾晒不及时,甚至还会堆草,容易发白。发芽和热烫大米的质量和储存稳定性大大降低。

大米不耐高温,夏天容易老化。暴露在烈日下或暴晒后突然变冷的大米容易腐烂腰部爆炸 "。

新米入库后不久,如果气温下降,往往会凝结在粮堆表面,使表面粮食水分增加,不利于储存。因此,应及时降低表面储粮水分。

2.大米的储藏方法

保证储存大米的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大米容易受热发霉,但不耐储存。因此,提高储藏大米的品质是大米安全储藏的关键。水稻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籼稻在13%以下,粳稻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美的颗粒越少越好。如果储存的大米含有大量水分和杂质,应分等级储存,并及时烘干或晒干。过筛或风选去除杂质。

及时通风:新米由于呼吸旺盛,粒温适中,含水量高,应及时通风降温降水。尤其是秋天天气凉爽时,粮堆内外温差大。此时应加强通风,将粮面翻深,分散粮堆的湿热,防止结露。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封: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到10℃以下,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为了安全起见,在春季温度上升之前,进行汽封密封。

小麦

1.小麦的储藏特性

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性强。

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长。不同品种后熟期不同。大多数品种的成熟期从两周到两个月不等。适宜水分含量的小麦成熟后品质和贮藏稳定性提高。

耐高温:小麦耐热性强。根据实验,水分含量为17%的小麦在不超过46℃的温度下干燥;或者含水量在13%以下,暴露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仍能保持发芽能力。磨制小麦粉的工艺品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使馒头变得又软又胀。这为小麦采用高温干燥或高温杀虫提供了依据。

耐储藏性:小麦最大的一点就是耐储藏性好。小麦成熟完成后,呼吸作用较弱,低于其他谷物。正常小麦,其水分含量在标准范围内(12.5%),一般在常温下储存3-5年或低温(15℃)储存5-8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易受虫害:小麦是一种抗虫性差、虫感染率高的粮食。除少数食豆昆虫外,小麦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储粮害虫,其中玉米象和小麦蛾最为严重。小麦成熟,夏季收割入库,正处于害虫滋生发生阶段。储存后温度高,如果下雨,会造成非常适合害虫发生的条件。

2.小麦的储藏方法

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强,小麦储存时要注意降水和防潮。要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夏季的高温条件对小麦进行暴晒,使小麦的含水率控制在12.5%以下,然后入库。小麦入库后,应采取防潮措施,注意水分分层和 "浇头 "这可能是在后熟过程中引起的。

热仓储藏与密封储藏:小麦趁热密封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小麦储藏。通过暴晒,可以降低小麦的含水量,同时在仓库暴晒密封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高温杀虫杀菌的效果。它能促进新收获小麦后熟的完成。由于消灭了害虫,小麦的含水量和带菌量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以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小麦趁热入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盛夏,选择晴朗高温的天气,把麦温晒到50℃左右,保持高温2小时,在下午3点前把水分降到12.5%以下。堆垛后趁热入库,全仓密封,使粮温在46℃左右10天左右,可将害虫全部杀死。之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存。

此外,热储密闭储存所用的仓库、设备、用具等应提前消毒。

低温密封储存:虽然小麦可以耐高温,但是如果长时间高温储存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因此,秋凉后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春暖前应加盖密封,保持低温。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小麦保持一定的低温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

小麦也可以冷冻保持良好的品质,如-5℃低温保存的干小麦,有利于活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翻仓去杂冷冻,把麦温降到0℃左右,然后趁热密封,对消除麦堆越冬害虫有很好的效果。低温下可长期保存,但应严格防止与湿热气流接触,以免麦堆表面结露。

玉米

1.玉米的贮藏特性

玉米的原始水分含量大,成熟度参差不齐。玉米在的北方。;这是苹果的主产区,在收获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另外,玉米的穗部有苞片,不能在阳光下充分干燥,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较高。新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东北、内蒙古地区为20-30%。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均匀,这是由于同一穗的顶端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导致顶端籽粒成熟度不够。成熟度参差不齐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

玉米胚大,呼吸力强。玉米胚几乎占玉米种子总体积的1/3,占籽粒重量的10% ~ 12%。玉米的胚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因此吸湿性强,呼吸作用强。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比正常小麦大8 ~ 11倍。玉米对水分的吸收和排放主要是通过胚进行的。

玉米胚含有大量脂肪,容易酸败。玉米的胚含有全粒77-89%的脂肪,所以胚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酸败首先从胚开始。

玉米的胚芽含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营养丰富,附着大量微生物。据测定,储存一段时间后,玉米的带菌量远远高于其他谷物。玉米胚芽是昆虫和霉菌危害的第一个地方。胚胎吸收水分后,在合适的温度下,霉菌大量繁殖,开始霉变。

2.玉米储藏方法

玉米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储藏质量,降低粮食水分含量。由于各地空气温湿度差异较大,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储存措施。

分级:入仓水分含量不同。玉米入库时,要根据不同的含水量和等级分别存放。为安全存储打下初步基础。高水分含量玉米在储藏前应该晒干。

低温密封:根据玉米的储藏特点,适合低温干燥储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燥密封,另一种是低温冷冻密封。南方收获的玉米,在降低到安全水分后,可以充分干燥,筛选,储存在密封的仓库里。高水分玉米在收获后由于北方地区的温度限制,很难降到安全水分。除干燥沉淀外,基本上可以通过低温冷冻保存在密闭的仓库里。方法是利用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摊晾降温,粮温可降至-10℃以下,再过筛除去霜冻和杂质,然后在低温晴天入库密封储存。

玉米的穗储:玉米不脱粒的穗储是一种成熟的经验,在我国农民中已经广泛使用了很长时间。高水分玉米由于孔隙度高(高达51.7%),通风条件好,低温季节,虽然穗部呼吸强度仍然很高,但能维持热能代谢平衡,堆温变化不大。在冬春长期通风的条件下,玉米可以逐渐干燥。当含水量降至14.5 % ~ 15 %时,即可脱粒,转入储粮。

玉米穗储藏,谷物的胚埋在穗的穗轴里,对昆虫和霉菌的入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穗轴中的营养物质在前期仍能运输到籽粒中,增加籽粒中的营养物质。

大豆

1.大豆的贮藏特性

大豆籽粒圆润,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防霉性强,但受损大豆容易变质。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吸收水分。经过夏季高温的影响,容易变色变味,被油浸泡严重。同时,高温高湿容易降低大豆的发芽率。

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当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湿度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存大豆时做好防潮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易去油,红变。当大豆的含水量大于1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豆籽粒先变软,然后靠近胚的两片子叶颜色变红,俗称 "红眼 ",然后黄豆粒内部的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 "红色变化 "。严重者子叶蜡质透明,有油中脱皮现象。

2.大豆的储存方法

充分干燥: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减少水分。需要长时间存放的大豆含水量不能超过12.5%,含水量高了容易发霉。

及时通风:新储藏的大豆种子间水分不均,成熟后呼吸旺盛,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又处于气温下降的季节,容易产生露水。因此,大豆应及时通风3 ~ 4周左右,以增强大豆的耐贮性。

低温密封:严冬冻大豆,低温密封储存,既能隔绝外界温湿度和昆虫侵染的影响,又能防止浸油泛红,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水分 玉米 小麦 低温 储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