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入门级怎么鉴定瓷器 瓷器鉴定入门手册?

浏览量:4245 时间:2023-01-23 12:52:13 作者:采采

入门级怎么鉴定瓷器 瓷器鉴定入门手册?

瓷器鉴定入门手册?

1轻和重的感觉

瓷器的重量是相对的。瓷器的程度,胎体和釉的厚度,器物的大小都会导致器物重量的变化。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所以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逐渐形成真实客观的认知。

只有多看多上手,不断的感知,对比,总结,才能找到合适的判断标准。一旦我们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对未知瓷器的断代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2干湿感

都说古瓷会出汗,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瓷器的干湿度明显不同。这里的“干湿”并不是指水滴真的出现在瓷器上,而是特指手上的一种感觉。

一般来说,瓷器只有200年以上才会有出汗的感觉。不到200年的瓷器,感觉又干又干。反复摩擦瓷器表面或用气息摩擦釉面,会发出干涩刺耳的摩擦声。800以上的瓷器很少有湿的感觉,因为这个年代的瓷器虽然是干的,但摩擦时绝不是干的摩擦声。

3润涩感

瓷器的湿润感是鉴定的有力依据。虽然现代瓷器用各种老派的手法营造出古瓷的润泽感,但即使在感官上能蒙混过关,只要使用,也能大致感受到润泽舒适的感觉。

4软硬感

这个标准很特别,是手感和视觉相结合的综合体验。对于瓷器来说,只是针对个别品种,比如越窑、定窑、耀州窑。

这种感觉,和瓷器结合在一起,是一种视觉的刚柔和触觉的锐度和暗沉相结合的复杂感觉。与其他瓷器品种相比,越窑瓷器在釉色、轮廓、纹饰等方面总有一种刻板感。定窑和耀州窑的烧制工艺独特而刻板。而这种感觉也需要大量的观察和体验。

5温暖和凉爽的感觉

如果用来判断瓷器的好坏,冷暖感排在第一位,是辨别瓷器好坏的试金石。都说顶级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汝窑,无论质地、色泽还是工艺,都像宝石一样温润细腻,冬暖夏凉。

6生熟感

熟悉感是指碰击瓷器时发出的声音,从而回馈瓷器本身的属性信息。

瓷器和瓜果一样,因烧制温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景德镇瓷器的最高境界之一是“声如磬”,同理。

烧制温度低,1150度以下,碰瓷发出的声音像碎石,属于生瓷;1200度左右,听起来像硬木,属于半条命瓷;温度1260度左右,声音像石头一样有轻微回声,属于半熟;1320以上,声如金,回声悠扬,余味悠扬,属于熟瓷。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越是成熟的瓷器,感觉越重。只要掌握了各个朝代瓷器的烧制习惯,熟悉感也是鉴定瓷器的有力依据。

7滑动感

只要是经过岁月打磨的瓷器,手感都会有润滑感,所有古代瓷器都会打滑。光滑、顺滑、油润等。这种手感来自于岁月的打磨,是历史的烙印和腐朽的结果,而这种“光滑”是任何新瓷器都无法模仿的。

8厚重感

瓷器的釉面像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其厚度,可以判断窑口、历史年代、保存环境、析晶程度等。古代民窑的瓷器往往粗糙简单。官窑虽好民窑,但经过历史的长期打磨,难免粗糙。这个只能用来区分新老瓷器。

9凹凸感

这才是重点。凹凸感是区分元代以前和明代中期青花和釉下彩红瓷的重要依据。当我们观察瓷器时,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瓷器有一种独特的凹凸线条感,特别是

釉下红的情况正好与青花相反。以铜分子为着色剂的釉下红对温度极其敏感,温度高时容易流挂、鼓包。所以真正的明中叶以前的釉下红瓷,往往呈现明显的向上凸起和深浅不一的不均匀斑点,非常容易鉴别。

此外,在宋代,钧窑官窑特有的蚯蚓呈现出突起、凹陷、扁平三种趋势,摸上去和摸上去都不一样,这种烧法现象也很难模仿,所以在以前,这一度被当作判断钧窑的唯一标准。

瓷器 感觉 温度 烧制 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