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影响,梅雨原理?
梅雨影响
梅雨原理?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5月29日,中国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同时进入梅花。这意味着今年梅雨季正式开启,比全年早10天左右。说到梅雨,这是南方人心中的痛。雨没完没了,地板和墙壁冒水,房子的角落布满霉菌,甚至还有灾难性的暴力梅……哪些地方最容易受到梅雨的影响?暴力梅有多可怕?这几年梅雨有什么变化规律?中国天气网专门盘点了近70年的大数据,看看我国梅雨是如何演变的。
梅雨=霉雨 江南不仅有烟雨,还有霉菌
每年的月和7月,中国江淮流域都会出现连续多云多雨的气候现象。因为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这种天气被称为梅雨。
梅雨季节,家家户户都在下雨,春草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虽然古诗中的梅雨很美,但其中的人却极其害怕。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是降水集中、降雨量大、日照时间少、湿度高、风力小。进入意味着潮湿粘稠的日子即将来临。此外,由于高温高湿,器物容易受潮发霉,因此梅雨也被称为霉雨。
哪些地方最容易受到梅雨的影响?在气象方面,我国有专门的梅雨监测区,分为三个区域:江淮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梅雨区西起湖北宜昌,东起华东沿海,南端28°N为界,北抵34°N主要影响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个省1个城市。典型的梅雨城市有武汉、南昌、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长沙等。
早晚差距大 梅雨季节的开始时间更喜欢6月上旬
在气象方面,梅雨的开始时间被称为入梅。中国天气网梳理了1951-2020年70年的气象大数据,发现大部分年份的入梅时间集中在6月上旬和中旬,其中6月上旬开启了31年的梅雨季,6月中旬19年的梅雨季总比例高达71.4%。
不过,梅雨在某些年份也很不寻常,早晚偏差较大。比如最早的1995年和2016年,5月25日开25日开始,而最晚的2005年,直到6月26日,梅雨才姗姗来迟。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梅雨季节的开启时间每年都在波动,主要与大气环流形势、天气系统配置等因素有关。其中,南方冷空气的频率、强度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决定了梅雨落区和大小。当南下冷空气频繁,北上暖湿气流明显时,长江中下游冷暖空气对抗位置相对稳定,使该地区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形成多雨气候特征。
长短不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平均梅雨季最长
梅雨季节开始时间从早到晚,持续时间也不一样。有些年梅雨季节特别长,雨水没完没了。有些年,梅雨就像一个来去匆匆的路人,在江淮流域停留了十天,然后匆匆北上。气象大数据显示,中国梅雨季节最短的是13天(1988年),最长的是62天(2020年)。
从近70年的平均水平来看,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的梅雨季节也各有特色。相比之下,江淮区梅雨季开始相对较晚,梅雨季也较短,而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开放相对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年代变化规律更加明显。特别是1961年以来,梅雨季平均长度最长,其中1991-2000年梅雨季平均长度最长,2001-2010年梅雨季平均长度最长。
家家雨PK日日晴 我国梅雨季雨量年际变化较大
自古以来,梅雨季节的场景每年都不一样,呈现出时长时少的特点。在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会》一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梅雨梅雨时节,家家有雨,春草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而南宋诗人的记忆是梅子黄的时候天天晴,溪水尽是山。
历史数据也印证了诗人对梅雨的印象。从1951年到2020年,梅雨区的降雨量变化来看,梅雨量的年际差异很大。在差异最大的江淮区,1991年梅雨季雨量最大,达到766.4毫米,1958年最少的只有13.3mm,相差57倍;在梅雨季节,江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雨量最多,最少年的雨量也超过400毫米。
梅雨季节的降雨量往往直接影响到当年的旱涝分布。例如,近年来经常提到的暴力梅不断下雨,暴雨接踵而至。梅雨区不仅面临潮湿发霉,还面临严重的江河湖泊洪水,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比如1954年和2020年,三区梅雨季降雨量很大,相应的洪涝灾害在过去两年也很严重。特别是1954年,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雨量为近70年来最大,江淮区梅雨季雨量排名历史第四。那一年,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4247人,也是近70年来洪水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随着梅雨季节的开始,南方的朋友应该更加注意天气预报,外出时携带雨具,尽量避免暴雨,注意安全;有关单位还应加强城市排水、防洪等措施的建设,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此外,梅雨季节的高温和湿度容易滋生细菌。我们还需要注意清洁饮食,避免肠道疾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