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真正源头 黄河的起源和尽头都是哪里?
黄河真正源头
黄河的正源(源头)在哪里?
黄河的起源和尽头都是哪里?
黄河起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的起源仍存在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起源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龙门的记载。积石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青山,距离黄河源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海经》和《尔雅》有昆仑河出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句话说黄河起源于和田,东流盐泽,然后潜入地下,南出为河源(见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并不准确,但延续到隋唐。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朝杨迪皇帝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县,即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说明人们已知黄河起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军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地区。《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望积石山,观河源。唐宋以来,星宿海长期被称为黄河源头。到了元代,人们开始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代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对黄河河源进行了调查。19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调查写了《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起源于星宿海西南100多里河起源于星宿海西南100多里处,有水像井一样从地里涌出,井里有100多口。清康熙皇帝43年(1704年),康熙皇帝命令拉锡和舒兰探索黄河河源。当他们到达星宿海时,他们发现星宿海上有三条河流,但没有追到源头。拉锡和舒兰回到北京后绘制了《河源图》,舒兰还写了《河源记》。康熙皇帝在最后一年组织了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皇帝于56年(1717年)派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任胜住到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涉河千里。回到北京后,他将测量结果绘入《皇家舆论全览图》。该测绘还对星宿海以上的河源进行了调查和绘制。清乾隆皇帝47年(1782年)乾隆皇帝命门侍卫阿弥达祭河源。阿弥达到星宿海西300里后,对星宿海三条河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确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源。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和董在华的带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的勘察。河源勘察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为其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的调查结果不符,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但黄河起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扎陵、鄂陵湖进行实地调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的全过程。他认为黄河最远的起源是拉郎情曲,始于巴颜喀拉山脊,长于约古宗列曲30.1115公里长于卡日曲.9公里。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角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星宿海上源的三个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位于最北端,起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公里,河流狭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它起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角,海拔4750米,水量很小,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支流为卡日曲,起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种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中涌出5处泉水,宽约3米,深0.3~0.5米,一条流速约3米/秒的小河,全年都有水。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的原始河流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10万分之一的航测地图,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公里。卡日曲流域面积3126平方公里,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2372平方公里。在卡日曲与古宗列曲的交汇处附近,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对黄河源头的调查发现,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黄河源头的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得到认可。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了探索河源,到达了星宿海。星宿海是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调查队,将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的正源。20多年来,虽然错误是错误的,但很多人提出了问题。直到1978年夏天,河源调查队再次组织进入河源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河源西部有三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即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过程最短,水量小,只能算是约古宗列曲的支流。与卡日曲相比,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水量翻了一番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相对充分。卡日曲起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种各样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几个泉水溢出的清水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原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