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半导体制造技术 7 nm挑战的是工艺制程,为什么不直接用加大芯片体积去弥补?

浏览量:1711 时间:2021-04-07 10:36:19 作者:admin

7 nm挑战的是工艺制程,为什么不直接用加大芯片体积去弥补?

为了实现功能,增加芯片面积往往是无奈之举。增加芯片面积往往会带来两个问题:

而且两者都有很大的影响。

成本

当掩模完成,芯片投入批量生产时,由于成品率问题,单个芯片的成本与面积不成正比,而远远高于面积比。换言之,如果面积翻番,成本将是原来的两倍多,可能是原来的三倍甚至四倍。

当然,成本随流程而变化。毕竟,旧设备总是比新设备便宜。然而,对于芯片的大规模生产,新工艺仍将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当然,使用旧工艺意味着单个芯片的成本将增加。

耗电量

热值完全由耗电量决定,所以我们把耗电量和加热量结合起来。

简而言之,技术越先进,晶体管越小(实际上是MOS晶体管);晶体管越小,功耗越低。完成相同功能所需的晶体管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因此晶体管越小,功耗越低。

其实没那么严重

看来7Nm工艺比14nm工艺好多了,不是吗?事实上,它并没有字面上那么糟糕。以芯片制造的早期阶段为例,0.5μm是1μm的两倍,但在几纳米的水平上,并没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在这个水平:

让我们这样说,7Nm肯定比14nm好,但不是那么多。频率、晶体管数量和功耗与设计密切相关。只要能提高设计水平,即使在14nm处,仍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16年前,intel能够在130nm工艺中制造3.4GHz P4,可以说是挖掘了当时工艺的潜力。

我们主要工厂的设计是否达到16年前的英特尔水平?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富强,依靠外部工艺升级和自身设计水平没有多大提高?

为什么原来说7nm是半导体工艺的极限,但现在又被突破了?

具体来说,7Nm极限是半导体FinFET工艺下的物理极限,而相对的意义是,每当遇到瓶颈时,行业都会引入新的材料或结构来克服传统工艺的限制。

十年前,我们达到了65nm的技术极限。将HKMG引入工业,用高k介质代替二氧化硅。

五年前,我们达到了22nm的技术极限。工业界发明了FinFET和fd-soi。前者采用三维结构代替平面器件以提高栅控能力,后者采用氧化物埋层以减少漏电流。

现在7Nm是新的工艺极限。在工业上,用InGaAs代替硅沟道来提高器件性能。

当然,这是惊人的成本。每一代流程的复杂性和成本都在上升。现在只剩下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和全球铸造厂来支持最先进的工艺制造。

华为芯片不能在中国公司可代工的制程14nm工艺上提高性能吗?

14nm也是中国大陆制造的。

中芯国际的14nm生产线仍然包含了大量美国技术(至少目前是这样,以后是否会被替换将不在这里讨论)。但早些时候,有人说,一家企业正在使其生产线非美国化,并正在开发更高级的制造工艺。

在同一区域放置更多的晶体管将提高芯片性能,降低整体功耗和散热压力,这是工艺升级的意义。如果保持在14nm,要不断提高性能,就必须增加芯片的尺寸,这就带来了主板空间占用和功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后果是手机的发热越来越严重,电池寿命越来越短,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上所述,正是这些问题推动了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英特尔的核心处理器比手机处理器更不急于处理,因为功耗和散热不是PC的痛点

手机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购买的工具。如果一个品牌的产品体验越来越差,只会砸自己的品牌。

综上所述,华为坚持14nm并非明智和可持续的选择。

再多说几句:只有中国人掌握了从工业设计软件到芯片生产线的全过程技术,才能不被美国人扼杀。未来,碳基等新技术在芯片制造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希望中国人民能够扎根南泥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塞北开辟一个美好的江南!

半导体制造技术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集成电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