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 2024

感恩一路有你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是怎么产生的?

浏览量:2065 时间:2021-03-14 07:40:14 作者:admin

原子发射光谱是怎么产生的?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利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成分。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分析约70种元素(金属元素和磷、硅、砷、碳、硼等非金属元素)。一般可用于小于1%组分的测定,检出限为ppm,精密度约为±10%,线性范围约为2个数量级。该方法可有效地测定高、中、低含量元素。

何谓原子发射光谱?它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特点?

工作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利用原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激发机制的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有三种类型:①原子核外的光学电子在加热能和电能激发下的光谱。所谓原子发射光谱法(AES)通常是指以电弧、电火花和火焰(如ICP)为激发光源获得原子光谱的分析方法。用化学火焰作为激发源获得原子发射光谱,又称火焰光度法。

②原子核外的光学电子受光能激发的光谱称为原子荧光。

③原子在X射线光子或其他微观粒子的激发下,使内层电子电离,产生空穴。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中,产生二次X射线荧光。一般来说,原子处于基态。基态原子被激发并以较高的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受激原子不稳定,平均寿命为10-10-10-8秒。然后被激发的原子会跳回到低能态或基态,并释放出多余的能量。如果能量以辐射的形式释放,那么能量就是释放光子的能量。因为原子核外的电子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随电子跃迁释放的光子能量等于电子跃迁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可根据谱线的特征频率和波长进行定性分析。常用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有铁谱比较法和标样光谱比较法。

原子发射光谱的线强度I与样品中待测成分的浓度C成正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光谱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为I=ACB,其中B为自吸收系数,α为比例系数。为了补偿实验条件波动引起的谱线强度变化,通常采用分析线与内标线强度比的关系进行光谱定量分析,称为内标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优点是:1)高灵敏度。许多元素的绝对灵敏度在10-11到10-13克之间。②良好的选择性。许多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如铌和钽、锆和铪、稀土元素等,很难用化学方法测定。它们的光谱性质截然不同。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各元素是很容易的。

③分析速度快。可用于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④样品消耗量少(mg级)。广泛应用于金属、矿石、合金及各种材料的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产生的过程,及它的装置和作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元素的方法,通过使用热或电激发下每个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原子发射光谱法(AES)主要包括三个过程:1。光源提供的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体原子,并进一步激发气体原子产生光辐射;

2。光源发出的复合光通过单色仪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线,形成光谱;

3。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由于被测元素的能级结构不同,发射谱线的特性也不同,因此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被测元素的不同浓度,发射强度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元素的定量测定。原子发射光谱(AES)是物质内部运动中原子和分子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结果。

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的区别?

当一个原子被热或电激发时,它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它回到基态时,就会发射出特征光谱,即原子发射光谱。根据被激发元素原子返回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分析被测元素的方法称为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具有选择性高、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特点。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利用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辐射能量,并激发到高能状态。受激原子在去激发过程中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根据这一原理,能够检测元素含量的仪器称为原子荧光光谱仪(光度计),如sk-2003a,其线性宽度大于三个数量级,重复性小于100%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违法内容,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