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 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 |
学堂 | 学校。 |
学塾 | 私塾。 |
学宫 | 1.学校。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清 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 |
私塾 | 中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及四书、五经等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
黉舍 | 校舍。亦借指学校。《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艺重当时,所居一旦成市,黌舍暂启,著録或至万人。”宋 范成大《送子文杂言》诗:“城东黌舍有佳人,邂逅使我加餐食。”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今之释教,殆遍天下。琳宇梵宫,盛於黌舍;唪诵呪唄,嚣於弦歌。”郭沫若《东风集·<咏福建·咏厦门高集海堤>》:“金门 晴靄外,黌舍碧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