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珍恠”。亦作“珎恠”。亦作“珎怪”。珍贵奇异。《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有珍怪之食。”何休 注:“珍怪,犹奇异也。”汉 陆贾《新语·资质》:“昔 宫之奇 为 虞公 画计,欲辞 晋献公 璧马之赂,而不假之 夏阳 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然 虞公 不听者,惑於珍恠之宝也。”南朝 宋 慧琳《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珍怪之辞,皆成通论。”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玄宗 令採 蓝田 緑玉琢为磬,尚方造簨簴流苏之属,皆以金鈿珠翠珍怪之物杂饰之。”
2.珍贵奇异之物。《楚辞·招魂》:“室中之观,多珎恠些。”王逸 注:“金玉为珎,诡异为恠。言从观房室之中,四方珎琦玩好恠物,无不毕具。”汉 张衡《南都赋》:“其宝利珎怪,则金彩玉璞,随 珠夜光。”唐 韩愈《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几重包裹自题署,不以珍怪夸荒夷。”
3.珍贵奇异的食物。《荀子·正论》:“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怪,斯臭味。”杨倞 注:“珍怪,奇异之食也。”《尸子》卷下:“昔者 桀 紂 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此其祸天下亦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