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色衣服。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元 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2.古代公服。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3.借指贵官。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吴塘山,滨临 太湖,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谓之 吴塘门。《鈐记》有云:吴塘 东,吴塘 西,玉兔对金鷄,代代出紫衣。”
4.紫色袈裟。唐 武则天 赐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唐 郑谷《寄献狄右丞》诗:“逐胜偷閒向 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宋 苏轼《答宝月大师书》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师号,近为干得 王詵 駙马奏 瑜 为 海慧大师 文字,更旬日方出。”参阅《释氏要览上·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