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字词典

《稿》字

《稿》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简体
稿
繁体字
稿
拼音
gǎo
部首
稿怎么读
gǎo 
五行
五笔
TYMK
笔画数
15
笔名
撇、横、竖、撇、点、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基本释义

1.谷类植物的茎:~荐。

2.(~儿)稿子:手~。定~。~纸。打个~儿。心里也没有个~儿(心中无数)。

3.外发公文的草稿:拟~。核~。

详细释义
稿 [gǎo]

〈名〉

  1. (形声。从禾,高声。本义:禾秆)

  2. 禾秆,谷类植物的茎杆。也作“稾”

    稾,秆也。——《说文》

    民惊走持稾。——《汉书·五行志》

    又出稾税。——《书·禹贡传》

    茭稾。——《汉书·赵安国传》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稾为禽兽食。——《史记·萧相国世家》

    (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黄,名曰无条,可以毒鼠。——《山海经·西山经》

    又如:稿本(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稿茇(香草名。即稾本);稿稾(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稿荐(用稻草编成的垫褥);稿苗(枯槁的禾苗);稿人(稻草人)

  3. 诗文、图画等草底。亦指写成的文章、著作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不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文稿(文章、公文的草稿);稿副(底稿);稿案(公文案牍;亦作“文案师爷”。为主官管理文秘事务的慕僚);稿书(草稿、初稿)

  4. 箭杆

    特箭稾而茎立兮,独聆风于极危。——汉· 马融《长笛赋》

    又如:稿草(草稿。初写出的文稿);稿定(撰定文稿)

〈形〉

  1. 通“槁”。干枯

    弃其本者,荣其稿矣。——《说苑·建本》

    又如:稿芼(枯干的草茎)

  2. 指已刊行,但作者仍以为未周备,有待修订整理的书籍 。

    如:中国史稿;稿定(指著作已经完成定案,即可付印)

  3. 样子;模样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儿国公爷一个稿子。——《红楼梦》

〈动〉

  1. 叙说;论辈分。用同“搞”

    该咱老爷儿们稿一稿咧!我且问你:你们认得不认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2. 通“犒”(kào)。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稿人奄八人,女稿每奄二人。——《周礼·地官·叙官》

百科释义

“稿”指谷类植物的茎秆,或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

这份手稿辗转传到了我的手中。
这篇稿件我还没来得及审查,不能发出去。
文章写出来了,不过还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为了赶写一篇稿件,爸爸往往工作到深夜。
就在我写这篇稿件时,香味自始自终充满我的喉头。
这是顏真卿的手稿,自是一字千金,价值非凡。
终稿时,他们却把竞标方案给改得千疮百孔。
原来的作文草稿不见了,我又重新写了一篇。
虽然我们班的造句只能陆续发表,但我们全班同学一定会坚持不懈地投稿。
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
我作文时,总是先打好草稿,然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
更多
丰收在望 (打字一) 谜底:稿
重九登高月正斜 (打一字) 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