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唇与齿。晋 陆机《文赋》:“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齿。”《晋书·王濬传》:“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衝;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其见吞噬,岂抗脣齿?”
2.借喻互相接近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卿更相拔举,迭为脣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晋书·温峤传》:“僕与仁公当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卫,又脣齿之喻也。”《新唐书·李吉甫传》:“及 元济 擅立,吉甫 以内地无脣齿援,因时可取,不当用 河朔 故事,与帝意合。”《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蒙、乌撒、东川 诸土官,故与 芒部 为脣齿。”清 昭槤《啸亭杂录·赵勇略》:“坝为 川江 上流,与 昭化 脣齿,俗号 铁门槛。”参见“脣齿相依”、“脣亡齿寒”。
3.比喻尖刻、讽刺的言词。《太平广记》卷四四四引 唐 张读《宣室志·陈岩》:“刘君 无行,又娶一 卢氏 者,濮上 人,性极悍戾,每以脣齿相及,妾不胜其愤,故遁而至此。”
4.谓议论。《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怀着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脣齿。”